【南方日报】佛山这一年

来源:南方日报 时间:2024-12-31

  2025年正呼啸而来。

  辞旧迎新之际,很多人都在思考:应该如何总结佛山的2024、如何给佛山一个全面客观的评价?

  这个问题很难简单回答。一座万亿城市的状态本就非常复杂。崛起需要时间,迎接挑战、二次创业同样需要时间。

  但我们仍然可以确定:这一年,佛山的顶层设计正在发生深刻的转变。只要有耐心和信心,你必将看到一个更强大的新佛山。

 

  结构之变 “两条腿走路”

 

  2024年,佛山经济最关键的转变,是彻底下定了“两条腿走路”的决心,并加速行动。佛山经济增长,关键在于制造业。但现有的10个千亿产业集群中,有7个属于传统产业。随着传统产业进入阵痛期,佛山迫切需要新兴产业挺身而出。以上,就是2024年佛山经济承压的主要原因。

  对此,佛山全市上下已形成共识:必须要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把新兴产业发展起来,决不能继续躺在传统产业的“老本”上。

  10月,佛山市委书记唐屹峰在招商引资大会上强调,佛山传统产业比重偏高,接下来不能单靠“一条腿”走路,而是需要通过招商引资把新兴产业做起来,“两条腿”走好路。“两条腿走路”看似简单,但却是对新兴产业前所未有的重视。一个人要“两条腿走路”,必须两条腿基本一样长。而“两条腿走路”的佛山,就要比照传统产业的规模和水平,去发展新兴产业。千万不能小看佛山的传统产业。佛山不少细分产业,雄踞全国乃至世界前列。无论质量还是总量,佛山要让新兴产业追上这样的水平,才真正实现了“两条腿走路”。这个蓝图,令人激动。

  佛山的紧迫感,也来自不进则退的城市竞争。前10月,佛山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1%;成都、武汉、苏州、无锡、宁波、常州等不少万亿城市的增速远超佛山。这些城市的共同点在于,其新兴产业已形成了相当规模、增长迅猛。

  透视这个趋势的本质,随着产业科技的成熟,新兴产业正成为部分城市重要的增长动力;相反,哪个城市如果一直没有拿得出手的新兴产业,就会与时代的红利擦身而过。

  对此佛山早有警惕。此前,佛山工业冲上三万亿大关,但同时佛山市委也对内敲响警钟:要严防陷入“老工业基地陷阱”。在这一思路下,佛山此前就已大力培育新兴产业。佛山“育新”,主要靠招商。2024年前10月,佛山引进新兴产业项目293个,签约投资总额1342.3亿元,占第二产业项目签约投资总额的58.5%,规模非常可观。

  一年来,从生物医药到新型储能,从新能源到新材料,一批新兴产业项目走进佛山。经历几年建设后,这些项目将形成产能,长成佛山的“另一条腿”。

  产业培育是系统工程,佛山为此近几年进行了招商体制改革、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大型工业园区建设等准备。这些事说起来简单,但其中的繁复、艰辛一言难尽。如果佛山没有做好这些工作,新兴产业的壮大就无从谈起;好在,佛山已有所准备,所以才心中有数。

  “两条腿走路”是佛山应对挑战、自我升级的奋斗目标。一座“工业三万亿”的城市,要实现这样巨大的转变,肯定要付出极大努力。对于这个过程,耐心和信心是必不可少的支持。

 

  理念之变 更受重视的三产


  走过2024,佛山还有一个微妙而重要的变化:以文旅为代表的第三产业获得空前重视。最明确的信号,在下半年召开的佛山旅游发展大会上释放而出。佛山市委、市政府郑重宣告: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抓好旅游发展,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旅游目的地,以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佛山现代化建设。

  此后,佛山市委主要领导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了旅游业的重要性。佛山五区、各镇街也采取行动,发展旅游业、演艺经济、消费经济、人文经济。

  这是一次理念之变、结构之变。在擅长制造业的佛山,这样的变化耐人寻味,令人惊喜。旅游业是一把“金钥匙”,佛山更大的目标,是提升整个第三产业。

  长期以来,佛山制造优势明显,但第三产业不算突出。例如,2024年前三季度,同为“地级市+万亿城市”的苏州、无锡第三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分别约为54%、52%,均高于佛山(43%)。有意思的是,同期苏州、无锡的工业增加值也高于佛山。这表明,在一个城市内,二产、三产完全可以相互支撑、齐头并进。单就旅游业来说,工业大市与旅游强市的身份更可兼容、互促。成都、重庆、杭州就既是工业大市,也是旅游业强市、消费强市。旅游业既是其消费经济的引擎,也是最好的形象广告、招商招才广告。

  发展文旅,佛山就是要向这些城市学习。佛山计划推动旅游业与千行百业相互赋能,树立“全景发展、全域旅游”的理念,打造佛山旅游整体品牌。可以预计,佛山将由此提升城乡面貌,促进消费经济,串珠成链,塑造崭新的超级城市IP。

  在各地普遍重视提振消费的背景下,佛山就是要在继续建设工业强市的同时,向“服务业强市”进军,推动二三产协调向前,壮大经济总量。如今的佛山,拥有近一千万常住人口、万亿工业集群,服务升级需求旺盛,完全有机会实现这个目标。 某种程度上,这是另一个版本的“两条腿走路”。

 

  支点之变 酝酿“新万亿”


  截至2024年11月底,佛山全市国资监管企业资产总额达到9397亿元。岁末,佛山举行市属国企座谈会,透露了这个数字。这个消息背后,也蕴藏着今年佛山值得关注的一个关键变化。9397亿元,距离1万亿大关只有一步之遥,在此基础上继续增长也非常乐观。佛山经济的支点将由此逐渐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并不是“替代”,而是“更新”。

  民企、国企是区域经济的主要支点。佛山是民营经济大市,孕育了美的、格兰仕等享誉全国的民营企业。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佛山从来都不遗余力。但另一方面,佛山国资国企在历史上发展一度偏慢、偏小。

  在2022年佛山启动国资国企改革前,苏州、郑州、合肥、无锡、福州、南昌、长沙等地的国资国企都跑到了佛山前面。2021年,佛山市属国企资产2500亿元,还不到合肥(8740亿元)的三分之一、无锡(6752亿元)的二分之一。

  在培育新兴产业的过程中,总有一些投资大、风险高、周期长的事情,更适合国资国企出马。以新兴产业崛起闻名的合肥,就是发挥国资引领作用,培育发展了一批重量级企业。对于这样的事情,佛山民营企业往往缺乏能力和动力。在此背景下,佛山于两年前启动了国资国企改革。截至2024年11月底,佛山全市国资监管企业资产总额达到9397亿元,比改革前增长32.7%;营业总收入约1900亿元,比改革前增长56.6%。在此期间,佛山国资国企快速壮大。特别是在2024年,佛山国资国企积极引领实体经济发展,加快了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也壮大了自身的规模。

  回望这一年,佛山强化国资国企,归根结底是为了提升城市竞争力,补齐短板。因此,这只会强化佛山对民营经济的支撑,而不会削弱民营经济的优势。在深圳等城市,这样的路径已得到验证。

  国资“新万亿”,还只是开始。当民营经济与国资国企一起发展壮大,佛山的未来将得到更强大、稳固的支撑力量。

 

  区域之变 “高三班”狂飙


  2024年,高明、三水经济取得了阶段性、突破性进展。这也是佛山这一年中具有全局性意义的变化。高明、三水是佛山经济、人口总量靠后的两个区,但也是佛山经济增量的希望所在。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佛山的目标之一,也是要提升高明、三水在全市的分量。

  越是拼经济的时候,佛山就越要在高明、三水下苦功夫。这是因为,禅城、顺德、南海已达到了相当高度。禅城每平方公里的GDP,甚至远高于杭州等一大批省会城市。作为地级市辖区,顺德、南海的GDP、人口在全国同类区域中也罕有对手。而禅城、顺德、南海当然还要继续向前,但高明、三水潜能更大。近年来,佛山加大向高明、三水倾斜资源,成果也集中在2024年爆发。

  来自“高三班”的好消息,首先就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12月,高明宣布,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已正式获得国务院的立项批复。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进展,随着新机场启动建设,高明的城市功能、产业形态将为之一新。

  不仅是机场,2024年高明还迎来了“佛山第一桥”富龙西江特大桥建成通车。这将加快高明区与佛山中心城区及三水区的对接,加速佛山西部融入广佛核心区的步伐。在三水,多条道路也在年底投用,其中虹岭路西延线是三水新城连接南海、广州的重要道路,为加快“南三合作”提供了支撑。

  “高三班”的另一阶段性成果,是园区建设。

  作为佛山最大的园区,佛北战新园就有相当比例的空间就在三水。高明也建设了一批大型产业园。这些园区是高明、三水“希望的田野”,也是2024年两个区投入最多资源的领域。无论硬件载体、服务配套还是交通路网、环境提升,两个区都拼尽全力。

   过去,在传统产业狂飙突进、粗放发展的年代,高明、三水的园区留下了很多遗憾。但人们从未想到,今天会用这样的力度去建设产业园。交通、园区的变化,正在为两个区带来活力。以三水为例,预计全年招商引资总额将再次突破800亿元,其中新兴产业项目投资额占工业项目比重超八成。在高明,前10月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6%、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7%,均远超佛山全市水平。

  “高三班”之变,才刚刚开始。新的一年,还会有新的精彩。

 

  极点之变 “千亿级”的新集聚


  打造更多千亿镇街,佛山也取得了明显进展。这是2024年又一个不可忽视的变化。

  佛山2022年就已经成为广东唯一拥有两个千亿镇街的地级市。次年9月,佛山首次印发相关文件,支持建设“千亿镇街”。2024年则是佛山系统建设千亿镇街的第一个整年,桂城、祖庙、大良、荷城被普遍视为冲刺千亿的“种子选手”。一年来,四个种子选手各显其能。

  以祖庙为例,消费经济优势日益凸显。“祖庙—岭南天地”商圈仅以佛山千分之二的面积,每年迎接超1亿人次的客流,创下全市近十分之一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并获“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国字号荣誉。不久前,祖庙还宣布,将打造佛山第一商圈,规模向“千亿级”迈进。

  再如桂城,2024年初提出了打造佛山总部经济集聚区的愿景。目前,桂城已签约超亿元项目16个,总投资额超127亿元。桂城桂平路与聚元路交会处,已成为佛山制造业总部固投最密集的“黄金十字路口”。桂城计划,到2026年实现企业总部增至600家,总部经济总产值增至4300亿元,总部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至50%。

  为什么佛山需要更多千亿镇街?这源于千亿镇街的本质:以城市为平台的“新集聚”。佛山建设更多千亿镇街,固然是为了打造更多经济极点,推动全市各片区均衡发展。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随着佛山产业迭代,人才、创新成为产业升级的主动力,更加需要一流的现代化城市平台。而千亿镇街天然就是这样的平台,集聚大量人才、人口、资金、科技、服务,是千亿级要素的高密度集聚形态。对于今天的佛山来说,新产业就是要依靠新集聚才能发展。已经迈过千亿大关的狮山和北滘,也在强化自身的极点和平台功能。

  千亿不是终点,过程更加重要。2024年,佛山是否有“种子选手”冲过千亿大关尚未可知。但可以肯定,在奔赴千亿的过程中,这些镇街都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升级。

  2025年,千亿镇街的故事还将继续。几年之内,佛山的千亿镇街很可能将增至4个乃至6个,领跑全国。届时,佛山的区域发展格局也将为之一新。

 

  破局之路 走向更协调


  这一年,佛山不容易。

  你应该已经发现,佛山面临的很多挑战,都与“不协调”的发展历史有关。佛山市委、市政府正在以此为出发点,优化顶层设计,这就是佛山的破局之道。

  ——制造业遇到挑战,主因是传统产业发达、但新兴产业偏弱。因此佛山壮大新兴产业,让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更加协调。

  ——三产与城市经济地位不匹配,主要表现为二产发达、三产不够出彩。为此佛山提振旅游等三产,让二产与三产协调发展。

  ——民营经济发达,但国资国企实力没有跟上。因此佛山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让民营经济和国资国企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经济大区领先全国,经济小区差距大。因此佛山为高明、三水创造条件,让“小区”走出自己的特色,早日跟上“大区”的脚步。

  ——产业升级,呼唤城市平台跟上。为此,佛山加快建设更多千亿镇街,让产业与城市的步调更加协调,集聚更多新要素。

  回眸2024,看清佛山的问题,看到佛山的努力,看懂佛山的格局,你明白:佛山是一个有定力、有战略、有潜力的城市。

  再造一个新佛山,确实大有希望。

  只要找准目标,再远的路,也有抵达的一天。

   2025,佛山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