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勇挑大梁 闯出新路

来源:南方日报 时间:2025-01-07

  于关键处落子,在全局上谋划。

  1月6日,佛山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市委书记唐屹峰作全会报告。大会围绕“再造一个新佛山”的愿景和目标发出总动员,凝聚全市干事激情,希望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新佛山的样子。为什么要再造一个新佛山?新佛山究竟是什么样?如何再造?

  此次全会,回答了未来一段时期佛山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关键的三个问题。全会还提出“六新佛山”和“八个突破”,明晰了新佛山的内涵路径,破解了新佛山的再造之道。值得关注的是,全会还首次提出打造环两江示范区、“四山两江”旅游示范带。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也是一座制造业大市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之年。站在这个节点,人们期待一个顶风破浪闯出来的新佛山。

  

  六新佛山 明晰“再造”新内涵


  2024年,是佛山发展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

  风斜雨急处,要立得脚定。过去一年,在省委坚强领导下,佛山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上下迎难而上、拼搏实干,全力以赴抓改革、稳经济、促发展、保平安,推动全市各项事业发展取得新成效。

  从年初摘得全国第四座“工业三万亿”城市的光环,到年尾拿到一座世界级机场的“准生证”,这一年的佛山,扛着新旧动能转换的阵痛,仍然翻过了一座又一座山、破了一重又一重浪,展现出经济大市勇挑大梁的责任担当与经济韧性。

  此时此刻的佛山,到了“再造”的历史时刻。面向未来,省委期盼一个勇挑大梁的新佛山,群众期盼一个欣欣向荣的新佛山。那么,新佛山究竟是什么样?

  全会首次明晰了“再造一个新佛山”的内涵路径,擘画了新佛山的新样貌——是一个高品质现代化的新佛山,一个创新创造、追梦圆梦的新佛山,一个让人民群众更喜欢、更热爱的新佛山。

  总体来看,“再造一个新佛山”,不是简单追求规模和数量,也不是一点两点的单兵突进、局部攻坚,而是方方面面的求新求变、求质求效,最终是要建设一个现代化的新佛山。

  这样的新佛山,至少包括“六新”,即新在产业形态更加现代、发展动力更加充沛、城乡区域更加协调、文化价值更加彰显、社会治理更加高效、民生福祉更加厚实。

  制造业是佛山最大的家底,正因此,现代化的产业形态居“六新”之首。报告强调,必须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提高制造业智能化水平,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全面加强对产业发展的规划统筹,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取得决定性成果,新质生产力成为重要增长引擎。

  充沛的发展动力来源于改革、开放、创新。新佛山,要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突破,增强粤港澳大湾区极点城市功能,提升“走出去”的竞争力和“引进来”的吸引力。

  这个新佛山,还新在城乡区域更加协调。全会指出,必须以建设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为牵引,赋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推动区、镇、村综合实力整体跃升,城乡风貌美丽蝶变,优质公共服务均衡可及。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佛山的文化积淀与文旅产业规模并不匹配。全会提出,新佛山的文化价值更加彰显,必须擦亮历史文化名城品牌,持续提升文化软实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实现从文化大市向文化强市的飞跃。

 

  八个突破 擘画发展新蓝图


  “再造一个新佛山”,在全会报告中出现了19次,毫无疑问是此次大会最鲜明的主题。如何再造、路怎么走,成为人们最关心的话题。

  报告清晰指出,“再造一个新佛山”就是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历届党委、政府打下的坚实基础上,顺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进一步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破解发展难题、打开发展局面,以高质量发展的步步深入,带动佛山全面进步、整体跃升。

  有了总体要求,具体来看,就是“八个突破”:着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取得新突破;着力推进制造业当家,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取得新突破;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取得新突破;着力实施“百千万工程”,在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上取得新突破;着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着力激活内需潜力,在增强发展内生动力上取得新突破;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上取得新突破;着力统筹发展和安全,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佛山、法治佛山上取得新突破。

  在这八个方面工作中,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居首位,某种程度可以看出佛山联通世界的坚定决心。着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包括三个联通,分别是促进基础设施“硬联通”、促进规则机制“软联通”、促进人文交流“心联通”,锚定“一点两地”全新定位,加强与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平台战略联动,深化与香港、澳门的合作,携手共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2024年底,位于佛山高明的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获得国务院立项批复,此次全会也透露,新机场争取在今年上半年动工。这座被定位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航空枢纽之一、广州国际航空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湾区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机场,让高明有机会走出佛山、走向世界,也是佛山基础设施“硬联通”的最大手笔。

  推进制造业当家,构建现代化的产业体系是佛山接下来工作的重中之重。全会提出,要坚持“两条腿走路”,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布局“三箭齐发”,推动新旧动能共同发力、稳健转换,打造“10+N”千亿级产业集群。

  新质生产力是2024年度国内热词,也将是佛山2025年的关键词。报告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着墨颇多,要求发挥应用场景多、产业配套强、成果转化快的优势,以应用型科技创新为导向,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

  全会中首次提出,佛山要探索沿江发展新路径,打造“百千万工程”环两江(西江、北江)示范区,把沿岸产业、航运、文旅、生态等资源串联起来,强化市级统筹、规划引领、镇村协同、要素保障,打造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的样板。

  为打造有活力的文旅,佛山将实施文旅“串珠成链”工程,以西樵山、顺峰山、皂幕山、南丹山和西江、北江为依托构建“四山两江”旅游示范带,打造佛山文旅城市IP,做旺假日经济、演艺经济、赛事经济、夜间经济。

  锻造队伍 手握“金刚钻”能揽“瓷器活”

  “再造一个新佛山”,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这不仅是对佛山发展模式、经济结构、增长动力的全面升级,也是对佛山干部思想观念、精神状态、能力作风的重大考验,需要大家一起加油、一起干。”全会对干部队伍的要求掷地有声。

  此次全会提出要全面锻造过硬干部队伍,还爆出了众多金句,让与会人员津津乐道。

  例如,“让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切实彰显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选人用人导向,谁有本事谁来、谁有能力谁干、谁先干成谁上”;“统筹用好各年龄段干部,注重老中青相结合的梯次配备,既看能力又看潜力,既看年头又看劲头,让整个干部队伍都有干劲、有奔头、有希望。”

  用词朴素,却直击干部内心。分组讨论现场有干部备受鼓舞,“只要我们党员干部带头、团结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一定能够爬坡过坎,创造新的辉煌”!

  全会还提出,强化专业训练和实践锻炼,健全常态化培训机制,加大干部跨部门、跨领域、跨层级交流培养力度,选派干部到改革发展一线、艰苦复杂环境、关键吃劲岗位摔打磨练,在火热实践中练就真本领、硬功夫,让干部手握“金刚钻”、能揽“瓷器活”‌。

  事在人为。一支本领过硬的干部队伍,是支撑佛山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

  全会强调,全市广大党员干部要眼中有光、手中有招、脚下有力,挑重担、当先锋、打头阵。要有走在前列的决心、要有勇挑大梁的担当、要有敢闯新路的魄力、要有真抓实干的作风。

  论事不可趋一时之轻重,当思其久而远者。今天的厚积,是为了明天的爆发。新佛山的样子,值得世界期待。

 

  ■名词解释

  环两江示范区

  把西江、北江沿岸产业、航运、文旅、生态等资源串联起来,强化市级统筹、规划引领、镇村协同、要素保障,打造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的样板。

  “四山两江”旅游示范带

    以西樵山、顺峰山、皂幕山、南丹山和西江、北江为依托构建旅游示范带,打造佛山文旅城市IP,做旺假日经济、演艺经济、赛事经济、夜间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