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书香满南海 文韵沁全城

来源:南方日报 时间:2025-01-10

  周末时光,与朋友相约观赏一场高水平演出,或在南海大地艺术节徜徉,感受自然与艺术的完美交融;或走进“家门口”的读书驿站,于静谧中享受阅读的乐趣;抑或在下班后踏入青年夜校,上一门充实自我、提升能力的公益课程……近年来,南海区的公共文化服务日新月异,为市民群众带来了更加丰富、幸福的文化生活体验。

  文化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又是推动社会发展、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因素。一直以来,南海以文化高质量发展,赋能现代化活力新南海建设。1月6日,南海提出将全力打造人文经济示范区,有力推动更具人文特质的现代化活力新南海建设。公共文化服务,无疑是这一目标的重要基石。前不久,南海也收获了一张亮眼的成绩单——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2023年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评价结果,南海区以优异成绩在全省122个县(市、区)中蝉联第二名,在佛山市排名第一。

  

  构建“十分钟文化圈” “家门口”文化活动遍地开花

 

  “‘家门口’的文化活动越来越多,种类也更丰富了。”这是2024年以来许多南海市民共同的感受。在桂城蹦一次迪、大沥看一场秀、里水看一场烟花、九江拿一次桨、狮山看一次演唱会、丹灶探一回墟、西樵看一次千古情表演……这些家门口的文化盛宴,早已成为南海市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近几年,南海大力推进“城乡十分钟文化圈”建设,建成城乡一体、全民覆盖、普惠共享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目前共建设各级各类智慧图书馆近300个、区级文化馆1个、镇(街道)文化发展中心7个、村居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超290个、博物馆10个,遍布区、镇街、社区,精心打造了一个便捷的“十分钟文化圈”。

  樵山文化中心、飞鸿馆、岭南功夫文化体验馆等重点文化设施,自投入运营以来,便常年承办各级各类大型活动。此外,南海文化中心、南海艺术中心、有为馆等大型公共文化场馆的建设也在稳步推进中,各类优质文化设施触手可及。

  得益于这些星罗棋布的文化设施,南海全年不间断举办各类优质文化活动,以打造“艺术四季”文化品牌为引领,积极打造多彩、年轻、潮流且富有活力的惠民活动,持续推进艺术四季、大地艺术节、新年音乐会等特色文化品牌活动,让艺术与生活相融、文化与群众相亲。

  据统计,全年举办的“书香南海”全民阅读、曲艺大舞台等群众文化活动超过7500场次,线上线下活动覆盖人次超过5000万,形成了“日日有活动、月月有亮点、季季有主题、全年都精彩”的文化新风尚。

  同时,南海还深入挖掘本土文化特色,以营造夜间消费场景为突破口,推出了九江儒林湾夕阳音乐会、西樵“樵湖夜色晚8点”、桂城全民“醒”舞台、狮山博爱湖音乐夜、大沥灯湖中轴音乐季、丹灶“氢谷之声”仙湖喷泉音乐会等“一镇一品牌”夜间音乐会,以及里水畅享青创·艺动时空玩乐会。这些现代、时尚、新潮的文化活动,不仅让文化流量转化为城市留量,更以多样化的服务供给满足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新需求、新期待。

  书香飘南海 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普惠城乡

  如今,漫步在南海的街头巷尾,不经意间,便可能与读书驿站、文化服务中心等多种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不期而遇。这些场馆虽小巧,却如繁星般点缀在社区之中,步行轻松可达。它们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便捷的文化体验,让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也能随时感受到文化的滋养。更成为南海文化中一道不可或缺的亮丽风景线。

  目前,南海区推动实现读书驿站村居全覆盖,全区共建成公共图书馆295个,达到367.54万常住人口每1.25万人拥有一间公共图书馆的国际先进水平,成为全国首个实现城乡公共阅读服务普惠均等建设的县区。经验做法获中国文化报公共服务版专题报道,为解决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供需不平衡问题提供参考。

  作为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南海读书驿站小而精、多而全,并十分注重功能与内涵的延伸。其除了阅读功能之外,还花式打造成为免费自习室、休闲好去处、人文新景观、网红打卡地、创意迸发地,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从“最后一公里”向“最美一公里”转变。

  走进南海桂城·沁馆读书驿站,5000多册图书布排于书架,医圣张仲景的雕像威严矗立,“中药五行归经”墙颇具设计感,玻璃隔间的自习室安静舒适,还设有“沁药”中药知识区、“沁方”中药方剂区、“沁养”中医药养生区等。这里不仅提供阅览休闲空间,还提供活动讲座空间,满足读者对中医药文化的多样化需求。作为广东省首家以中医药文化为主题的文化新空间,南海桂城·沁馆以“中医药文化+公共图书馆”为建站特色,成功入选了2024年广东最美公共文化新空间。

  此外,桂城三鸣台读书驿站建在三山森林公园山顶,是南海海拔最高的驿站,可让读者在满山苍翠中悠然享受惬意书香时光,成为省“粤书吧”建设试点;同样入选省“粤书吧”建设试点的西樵观心小镇读书驿站位于国家5A级旅游景区西樵山西北麓的听音湖片区,一启用即成为“网红打卡点”,日均到馆人数超过600人次,居全区智慧图书馆首位;西樵观心小镇读书驿站2022年入选广东省最美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案例;桂城金融公园读书驿站斩获德国“IF国际设计大奖”。

  南海读书驿站的运营模式与创新经验也备受关注。据了解,读书驿站集群被纳入图书馆总分馆体系,构建了“三大中心”打造“数据主导、供需对接、资源共享、运转高效”的智慧化供给运作新机制。按照“每间每周巡查整理不少于2次、每间每2周更换不少于10%馆藏图书”服务标准,可实现公共阅读资源全市大循环、全区大流动以及馆际互补、资源共享。

  此外,读书驿站还注重做强基础性、常态性阅读服务项目,可提供就业咨询、文化体验、亲子活动等便民服务和志愿服务,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把政策理论宣讲、阅读普及、科普体验等服务送到群众身边,营造了浓厚阅读氛围,丰富优质服务内容,满足了不同群体的多元文化需求。

 

  传承岭南文脉 激发文艺佳作活力


  自2024年3月成立伊始,佛山魁星书院便致力于打造“城市文化客厅”。同年10月,随着5000册图书全面入驻书院的悦书房、讲学堂,佛山魁星书院正式开启常态化运营,面向市民全面开放,并与中山大学等高校开展校地合作,与周边学校、社区开展结对共建,打造五大品牌活动70场,其中“文翰课堂”讲学讲座31场、“书香(虫+雷)岗”全民阅读24场、“魁星有礼”文明实践活动8场、“走读佛山”文脉研学7场。

  以(虫+雷)岗山为主阵地,以魁星阁为核心载体,佛山魁星书院将书院文化融入山中,打造“书山”文化品牌,联动山上山下空间载体资源作为书院延伸场所,打造功能齐全、设施完备、活动丰富的组团式“1+5+N”((虫+雷)岗山魁星阁+开心剧场、灯湖书屋、南海文化中心、大观博物馆、岭南金融博物馆)大书院格局,致力打造为文明实践的重要阵地、文脉传承的重要高地、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新人培育的重要载体和岭南广府文脉领头羊的新名片、广东省岭南书院的新标杆。

  据悉,接下来,佛山魁星书院将围绕“文翰课堂”“书香(虫+雷)岗”“走读佛山”“魁星有礼”“灯湖论道”等品牌进行系列活动铺排和策划,打造“研学精品路线”和“魁星面对面”等精品活动;并将通过链接政府、社会的文化、研学和创作等资源,形成属于魁星书院品牌的宣发、执行、推广的社会化运营模式,不断扩大魁星书院活动和品牌影响力。

  因有着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南海群众文艺佳作不断涌现。美术、书法、音乐、戏剧、曲艺、摄影、文学等艺术门类共有250件作品获得国家、省、市级文艺奖项。舞蹈《缫丝娘》参加第八届广东省中老年舞蹈展演斩获三个金奖;3个少儿戏曲节目在首届粤港澳(第十五届广东省)少儿戏剧小梅花荟萃活动总决赛中荣获“金花十佳”;小粤剧《战地寻真》、南音新唱《菠萝义工very good》、小品《开播》参加2024年广东省第十一届群众戏剧曲艺花会决赛,获得2银1铜的好成绩。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一项民心工程。南海区紧紧牵住“文化惠民”“艺术悦民”这条线,扩大优质多元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深入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让更多市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的同时,全力打造人文经济示范区,推动更具人文特质的现代化活力新南海建设。

 

  ■数读

  南海2024年公共文化服务

  ◉南海以打造“艺术四季”文化品牌为引领,积极打造多彩、年轻、潮流且富有活力的惠民活动。全年举办“书香南海”全民阅读、曲艺大舞台等群众文化活动超7500场次,线上线下活动覆盖人次超5000万。

  ◉美术、书法、音乐、戏剧、曲艺、摄影、文学等艺术门类共有250件作品获得国家、省、市级文艺奖项。

  ◉南海文艺家驻村计划全面启动,组织文艺家进驻乡村、传承文艺、服务群众,推进首批20个试点项目落地落实。

  ◉推动实现读书驿站村居全覆盖,全区共建成公共图书馆295个,达到367.54万常住人口每1.25万人拥有一间公共图书馆的国际先进水平,成为全国首个实现城乡公共阅读服务普惠均等建设的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