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畅通被占用、堵塞通道引发强烈关注

2024-10-22 08:36 来源:佛山日报

小区、商场消防通道成为“免费”停车场,地铁站进出口上演一场又一场“车辆围城”……如何整治正在“消失的通道”,让换乘地铁的市民有序停放、出入不再困难,身边的疏散通道、消防通道不再被堵塞?连日来,记者继续走访职能部门、市民、场所管理机构、专家学者等,共同探寻“消失的通道”破解之道。

近期拍摄的佛山地铁千灯湖站出入口,周边停放了不少电动自行车。

合理规划 

兼顾非机动车停放需求

“每个人都这样放,太乱了!如果两边都能规划一下,可能会没这么乱。”每天上班,市民潘女士会将电动自行车停放在地铁湾华站出入口规划的非机动车停放区;但一到晚上,取车却成了一项艰难任务——只有拨开层叠的“车海”,她才能找到自己的小电驴。

在地铁湾华站A出入口,这种情况可以说每天都在上演。据记者了解,为破解上述乱象,市城管局在今年7月发布了《关于持续开展非机动车停放秩序整治行动方案》,以地铁站、医院、学校、商业中心周边等人流密集区域为重点,开展日常巡查,整治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问题。

不少声音指出,电动车乱停乱放,“围堵”地铁站、堵塞消防通道的现象难以根治的原因在于,一些地铁站、商圈在规划、建设中,并没有充分考虑到非机动车的停放需求。有些地铁站虽然设置了非机动车停车区域,但因面积不足、位置不合理等,无法满足市民的实际需求。

或许,我们可以从其他城市的有效管理经验中找到解决办法。当前,上海也在推进解决非机动车停放难题,《上海市综合交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要优化非机动车停车设施建设和管理,合理布设停放点位,实现停放便利有序;《上海市慢行交通规划设计导则》也明确,将丰富轨道交通站点的接驳元素,其中就包括“新建轨道交通站点出入口一定范围内一体化综合布置公交站点、出租车候车点、非机动车停放设施等”。

只有真正站在市民立场上,充分考虑到他们的出行需求,进一步提升城市交通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电动自行车“围堵”地铁站、侵占消防通道的难题。

科技赋能 

无人机、大数据助监管

“我们在离通道30米的商场门口划出专门停车位,也加派人手劝导,但还是有群众不听劝。”里水第一城商业广场物业经理袁先生向记者抱怨。今年8月,里水第一城商业广场西面消防通道,因被非机动车占用、堵塞而面临消防处罚。前脚刚罚完,物业也规划了停车区,并加强人员巡查,但仍有市民“我行我素”,将车停在通道中。

执法手段的缺失,是很多物业管理单位在通道管理上面临的难题。仅靠物业管理单位的劝导,很难发挥作用。

“如果小区物业上门劝导多次,居民还不听,我们就会联合消防人员、派出所民警一起去。”惠景社区工作人员朱红军认为,职能部门加强执法,会比物业管理人员或是社区工作人员不停的劝说,更容易取得效果。然而,由于占用、堵塞通道的行为流动性强、随机度大,执法部门无法时刻监控每个场所周边状况,这时除了做好宣传引导,科技手段也成为执法监管的有效措施。

记者查询到,早在2021年,杭州就开始试点进行“城市大脑+多部门委托执法的智慧”模式,来解决消防通道占用等情况。通过在消防通道安装电子摄像头,实现全天候实时监控,监控数据自动监测出占用或堵塞通道车辆,又引入城市大脑技术,两分钟内车主就能收到车辆违停的短信。警告后30分钟车辆不开走,将面临现场警告或罚款的处罚。

协同共治 

多措并举畅通道

“选择性执法、普遍违法,让通道被占用和堵塞的情况日益严重。”行政法学者王学堂面对如今出现的通道被占用现状,颇为感慨。他认为职能部门执法成本过高,市民违法成本相对过低,因此大家就存在侥幸心理。王学堂认为,有效提升公共秩序,首先应该抓好宣传舆论引导,让市民群众有意识去维持身边通道的畅通,一旦出现不文明行为,作为主要责任方的物业管理单位,需要及时劝导,规避大部分占用、堵塞通道的行为,而针对一小部分屡劝不改的行为,就一定要严格执法,同时鼓励市民群众共同开展监督,进一步降低执法成本。

如此宣传、管理、严格执法和全民监督四方面共同结合,才能让“你堆我也堆”“你停我也停”的从众心理消失,彻底解决“消失的通道”的乱象。

对此,佛山大学社会学教授张喜平也表示认同。他认为根治通道“消失”的难题,必须加强治理和执法的针对性,标本共治,同时在实际处置的过程中兼顾合法性与合理性,以惩治、教育、宣传和疏导的方式相结合。他表示,佛山可以借鉴其他城市的成功经验为我所用,从而化解矛盾、根治难题。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宋佳雨、谈飞洋

(编辑:欧肖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