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提出,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办好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实事,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在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上取得新突破。
2月19日,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牵头组织的《两会热线》融媒体节目第三期,特别邀请了民生领域的多名市人大代表,与市民互动交流。
创新编制周转利用
解决教师编制缺口问题
教育是民生之基,是社会发展的基石,也是国家发展的根本。多年来,佛山教育始终在广东处于领先水平,位列第一方阵。2024年市教育局积极推进“五区同创”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聚焦“新强师工程”,全面深化教师队伍建设管理改革。节目现场,代表们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预计2026年小学教师的需求量将达到峰值,2028年初中教师的需求量将达到峰值,2030年高中教师又将达到峰值。”市人大代表、南海区狮山实验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许贤苏十多年来深耕教育领域,深刻认识到教师编制将面临的缺口问题。他认为,未来几年南海区教师编制缺口预计将达到7000个,且呈现出缺口流动性转变的情况。
许贤苏建议政府提早预设一些教师编制用来周转,或者用未来几年退休人员的编制提早介入,从而实现教师编制周转利用、推动教师编制合理流动,解决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机制的问题。
统筹社会资源
共筑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学生成长环境的不断变化,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凸显,因过度竞争导致的焦虑、抑郁、厌学、拒学等问题日益普遍,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
“现实生活中,团委、妇联、卫健,甚至是社区都在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希望各部门之间能在这项工作上形成合力,避免出现重复投入或工作‘盲区’。”市人大代表、南海区启沅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总干事傅坚宏认为,部门间应围绕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设置专项预算和详细的工作落实计划,同时定期开展跨部门工作沟通会议,细化青少年心理健康跨部门协作机制。
傅坚宏表示,佛山作为乐善之城,有强大的公益慈善资源,建议公服办支持并推动镇慈善会、社区基金等设置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预防、危机介入、专业队伍建设等方面的专项基金,并联合西樵社联、义工联等社会服务、志愿服务平台,通过项目征集、社会众筹、定向捐赠、配捐支持等多种形式,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加大银发产品研发
推动银发经济上新台阶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养老问题逐渐成为保障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佛山连续多年将养老纳入十大民生实事,如何进一步完善社会养老服务,推动银发经济上新台阶?
市人大代表、禅城区社联社工服务中心执行总干事梁裕聪认为,佛山有很好的制造业基础,可以深耕适老化家电、家具产品,建议加大银发产品的科研投入,同时重视老年人医疗机械设备、AR、银发文化等新兴领域的开发,全方位满足老年人需求,促进银发经济发展。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宋佳雨、庞伟杰
(编辑:黄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