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既是家事,更是民生大事。2025年全国两会,“一老一少”是代表和委员们持续关注的民生议题。在当下的养老服务体系中,你比较倾向于选择居家养老还是专业机构养老?你认为现阶段的居家养老,有哪些方面需要完善?相关部门和社会可以给予哪些支持?人工智能的加入,可以怎样助力养老行业发展更好地发展?
《大山小议》第206期精选留言获奖名单:
@小勺子、@浪子小贤、@#咩、@咚、@叶子、@Chloe、@等到2046、@大丰歌、@七分、@2025®、@betty、@徐泽万、@廖先森、@婉、@坐着陪我吹吹风、@cccyt、@荣叔、@安、@珍惜拥有、@PuiPui Leung、@老梅、@风吹散承诺、@so、@Ber仔、@大眼仔、@6G+、@月季、@穆涅萨、@中言、@Jade、@诩琂、@车仁Cr、@liwen、@蔡振步、@华英雄、@许兵、@麦兜、@快递小哥伟仔、@周方元
恭喜以上39位网友的留言获选为优秀留言,可获得稿酬~
部分获奖优秀留言节选展示:
1、@小勺子
我认为现阶段的居家养老,需要政府给予引导和扶助。居家养老需要什么、痛点在哪里、如何解决,需要社会各界去明确。相关部门要做好现状调研,了解居家养老的核心需求;制定居家养老的指导性标准,对居家养老产业给予资金上的扶持;结合医院和高校护理专业,培养居家养老专业技能人员。社会各界需要建设居家养老友好型社会,在社区、公共场所增加方便老人出行、日常活动的设施,定期举办适合老龄人的文化活动。另外,社会也要弘扬居家养老的理念,居家养老不只是个体家庭的事情,大家现在的献言献策、大力支持,能让我们未来的养老更加完善。
2、@浪子小贤
养老中心是趋势,但作为儿子的我,我不能也不忍心把自己的父母交给机构,而是要居家养老。在大学时其实也去过养老院做志愿者,那里面的老人扎堆,只有极少部分的老人脸上有笑容。总有一天,我们也会老去,当我们还小时,父母无微不至地照顾我们,当他们老了,我们为何要把他们送去机构呢?我只希望能尽自己的全力,照顾老去的父母,即便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与时间。
3、@#咩
关于人工智能如何助力养老行业更好发展,我觉得可以从两个角度助力:一是在服务效能维度,AI可破解居家养老的结构性矛盾。通过物联网+大数据构建的智能中枢系统,能够实时对接社区医疗、家政服务、应急响应等多维资源,将零散的服务节点编织成动态响应网络。如针对半自理老人的个性化护理方案,算法可综合健康数据、行为习惯、环境参数自动生成服务清单,实现供需精准匹配。二是在人文关怀层面,情感计算与生成式AI的结合正在突破传统养老的认知边界。虚拟陪伴机器人不仅提供基础生活辅助,更能通过深度学习构建老人的数字孪生体,预判心理需求并生成定制化互动内容。日本已试点运用AI生成逝者全息影像抚慰独居老人,这种数字疗愈手段为精神赡养开辟了新路径。
4、@咚
这两种养老模式各有千秋,相较之下,我更倾向于居家养老和专业机构养老相互融合的模式。融合模式能实现优势互补。一方面,社区可设立日间照料中心,白天为居家老人提供照料、餐饮、康复等服务,解决子女工作时无法照顾老人的问题;专业机构定期上门,为老人提供医疗护理、健康检查等专业服务,让老人在家就能享受专业照护。另一方面,当老人因病情加重或家庭突发状况时,能及时转入专业机构接受更全面的照护,待情况稳定后再回家继续居家养老。
5、@叶子
我认为在选择养老方式时,首先应考虑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如果老年人健康状况良好,能够自理生活,那么居家养老可能是一个更为合适的选择。然而,如果老年人需要专业的医疗护理,或者希望在社交活动中找到更多的乐趣,那么专业机构养老则可能更为适合。当然,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个人偏好也是不可忽视的。有些老年人可能更倾向于在熟悉的环境中生活,而另一些老年人则可能更愿意尝试新的生活方式。因此,在做出决定之前,应当充分听取老年人的意见,尊重他们的选择。
6、@Chloe
在现下的养老服务体系中,我更倾向于选择居家养老模式,这主要基于环境和生活习惯,还有熟悉感、关怀方面的原因。首先居家养老能够保持原有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对于大多数老年人来说,家是他们的港湾,是他们多年生活的场所,有亲人,有归属感,充满了熟悉和亲切感。同时,老年人可以继续维持自己原有的生活习惯,如饮食偏好、作息时间等,这有助于保持他们的身心健康。其次居家养老能够方便家人照顾和陪伴。家人可以随时关注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心理需求,提供及时的照顾和关怀。再者,居家养老成本相对较低。与专业机构养老相比,居家养老不需要支付高额的入住费用和日常开销。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居家养老是一种更为经济实惠的选择。
7、@等到2046
我觉得现在居家养老还有很多地方可以改进。首先,制度上得再细化,比如医保报销能不能多覆盖一些居家护理的费用,毕竟很多老人需要长期照顾。再就是社区服务得跟上,像定期上门检查、送餐、陪聊这些服务,得有个统一的标准。设施方面,很多老小区没电梯,老人上下楼特别不方便,得加快改造。还有智能设备,像紧急呼叫系统、健康监测手环这些,得普及起来,让老人用得上、用得起。
8、@大丰歌
人工智能的加入:可助力轻松照顾全失能长者。无论对家庭还是养老机构而言,养老领域最难啃的骨头是对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老人的照料,需不分时段昼夜看护。进食、换穿衣物、大小便洗澡等正常人极易解决的事情,失能老人全须仰仗外力。为他(她)们配备可由意识操控的全尺寸感应仿真义肢、高性能机械臂、协助自主翻身携带康复辅助功能且防便溺病床等先进设备,适当安排机器人护工上岗,充分运用AI工具让人类从繁重、脏乱臭、耗神费力的工作环境中解脱,无疑是人工智能赋予养老行业最值得期待的利好!
9、@七分
如果需要更好地满足持这一居家养老想法人群的需要,我觉得无论从社会还是家庭层面都需要进一步完善。首先,社会方面需要培养更多的养老服务人才,满足日益庞大的养老市场需求,同时从政策扶持层面,鼓励青年人群到社区基层第一线开始养老服务工作,打通从家庭到社区养老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让老人在家就医、饮食等不再烦恼。其次,就是家庭需要完善居家养老的智能化设施,借助现代的机器设备给老人在家养老提供便捷,减少老人生活中的不便和青年人照顾老人的辛苦,让老人在家也能自己做些力所能及的自理,从而生活更有自信和尊严,过有质量的老年生活。
10、@2025®
人工智能的发展,可以让养老朝着个性化的发展,打破现在忙于应对护理工作的局面。面对长者身体机能的衰退,人工智能可以定时监测长者的身体情况、及时发出警告,是对日常养老很好的帮助,毕竟人的精力有限,子女也不是专业人员,难免忽视了一些细微的疾病预兆。养老机器人可以协助长者自理,替代体力活、完成部分家务;同时也能很好地照顾长者的情绪,它们可以跟长者对话、提供娱乐,填补情感上的空虚。试想一下,人工智能就像一个全面的专家以及很会照顾老人家心情的“闺蜜”,那么普通人养老的成本将减少、质量也会大大提升。
*版权声明:留言均为作者个人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涉及版权问题均由留言者负责。最终解释权归主办方所有。
(编辑:黄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