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北京市丰台区、杭州市、佛山市三地市监局联合发布《开展外国投资者主体资格文件三地互认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实现了跨区域政务协同的突破。肯尼亚投资者万亚马成为首个受益者。
日前,万亚马向南海区市场监管局提交材料,并在当天领取营业执照。令人惊喜的是,当他进军北京市场时,仅凭南海出具的加盖档案证明章的主体资格文件复印件,便直接在北京丰台区完成了新公司的注册。
“原本需要重新公证认证,至少等15天。现在从珠三角到京津冀,全程‘无感’通关。在中国成立公司如此便捷高效,这让我们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万亚马说。
根据《办法》,在三地任一登记机关设立外商投资市场主体的境外投资者,已完成境外投资者主体资格证明核验的,该境外投资者再向其他两地投资,只要提供由已设外商投资市场主体登记机关档案部门出具的加盖档案证明章的主体资格文件复印件,就能实现“一次认证,三地通用”,彻底告别重复公证认证、反复核验的繁琐流程,显著提升跨省投资效率。
那么,三地互认如何赋能企业发展?南海区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主要从三个维度实现赋能:一是一次提交,三地通用,覆盖企业设立、变更等全流程,主体资格只需一次认证,外商跨区域投资“零重复”;二是一地核验,互信互认,从“各自核验”升级为“一次核验、三地互认”,打破地域限制与制度壁垒;三是成本直降,服务升级,办理周期从最少15天压缩至最快1天,公证认证费用节省超60%,企业开办成本更低、效率更高。
三地互认这一创新机制不仅为全国政务协同提供了范例,更成为吸引外资、激发经济活力的“强引擎”,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背景下,优化外商投资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
南海区市场监管局作为此次政策的积极参与者和实践者,始终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敢为人先”的魄力和“创新包容”的态度,持续深化市场主体登记注册改革,多渠道、全方位提升企业开办服务体验。截至2024年底,全区新设立经营主体15.1万户,经营主体总量增至73.12万户,均位居全市首位,为地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黎俏婷、李春妹 通讯员欧俭菁
(编辑:黄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