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长统计
2025年04月06日 星期日 上午 11:57:03

祖庙庙会沉浸式文旅新体验,助力城市文旅破圈

2025-04-02 08:32 来源:佛山日报

农历三月初三,祖庙庙会如约而至。作为岭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之一,祖庙庙会今年以“岭南圣域大美非遗”为主题,通过11个巡游方阵的展演、非遗市集与夜间经济的创新联动,充分展现出佛山广府文脉的深厚底蕴和文化活力。

在“再造一个新佛山”的目标下,本次祖庙庙会更以文化为纽带,搭建了一座全国非遗展示的“大观园”,推动庙会从地域性节庆活动迈向“大湾区文化盛宴”,为禅城乃至佛山的文商旅融合与城市发展注入新动能,成为禅城以民俗文旅赋能城市发展的新样本。

当非遗展演与国潮文创同台共舞,当百年戏台与电音街舞交相辉映,祖庙庙会正以独特的文化语法,讲述优秀传统文化创新传承的新故事。

定位跃迁 从“一城之节”到“湾区之窗”

3月31日上午,佛山祖庙三门前鼓乐齐鸣,春祭仪典庄重启幕。当天活动现场,天空中虽飘起小雨,但是仍不妨碍热情似火的市民游客,他们满脸期待地守候在巡游路线两侧,力争第一时间欣赏到非遗巡游队伍的风采。

10时,非遗巡游方阵自双龙壁前浩荡出发。巡游路线上,11个特色方阵以宏大规模串联起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多元的文化图景,开启了一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活态展演”。

11个方阵中,既有国家级非遗顺德人龙舞、省级非遗沙湾飘色等岭南特色传统元素,又兼具了黔东南州“苗山侗水”等佛山对口帮扶地区地域特色民族文化。

在巡游过程中,无论是铿锵飞钹的佛山十番会、南狮纳吉的岭南醒狮团、精武雄风的佛山真功夫等传统方阵,还是时隔十余年后再次参加巡游的顺德人龙舞、凌空一绝的沙湾飘色、动感舞姿与独特乐韵并存的多彩黔东南方阵,都以精彩独特的表演为市民游客带来一场非遗盛宴。另外,由南海西樵镇民乐小学带来的舞动大头佛表演,其滑稽风趣和憨态可掬的动作,也给市民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年的非遗巡游首次面向公众招募“最岭南”方阵,港澳地区代表、佛山企业代表、国潮达人、非遗传承人代表、创意团队代表等身着传统服饰,手持非遗手作,与精武功夫、佛山十番会等方阵,呈现“与民同乐”盛景。

可以看到,在巡游队伍中,既有承载古制的传统非遗方阵,也有融合多元地域风情的特色歌舞表演,更有本地青少年的加入,展现武术传承的年轻力量。

这种“本土非遗+区域联动+代际传承”的模式,也再一次彰显了佛山作为广府文化发源地的包容性与创新力。此外,今年祖庙庙会期间,佛山地铁3号线的“祖庙庙会专列”以文化主题车厢串联广佛,进一步强化了大湾区的文化互通。

通过这场非遗巡游,可以看到祖庙庙会正在从“一城之节”升级为“湾区之窗”,并以节庆为媒、以文化为纽带,推动岭南文化共同体的构建,强化佛山在大湾区文旅版图中的重要地位。

功能拓展 非遗展演与国潮文创同台共舞

祖庙庙会,既薪火相传也与时俱进。其中,民俗文化的活化与创新,是庙会的另一大亮点。

万福台上,粤剧名伶演绎经典剧目,让戏迷们大呼过瘾;飞鸿馆内,功夫与醒狮表演吸引年轻观众打卡。庆真楼广场非遗市集中,佛山木版年画、佛山剪纸、佛山狮头、石湾陶塑等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摊位,吸引大批市民游客驻足打卡……

在亲身体验非遗技艺、感受非遗魅力后,不少市民游客纷纷用手机记录,不知不觉中成为佛山非遗的参与者、见证者、推广者。

庙会期间,巡游路线除了经过老街区祖庙路、天地路等,也串联起岭南天地、岭南站、铂顿城等商圈,传统巡游队伍与现代商业形成新的连接。

在岭南天地里,文化认同的建构呈现出代际穿透力,吸引国际品牌、国潮品牌、文创品牌首店等入驻。HEA的年轻设计师将龙狮元素植入潮牌卫衣,全国首家范思哲高定香氛独立形象店吸引众多消费者前往打卡消费,Z世代用Vlog解构传统民俗的文化密码这种跨代际的文化共振,使城市记忆突破时空限制,形成可持续传承的文化链条,体现了禅城深厚的文化底蕴、旺盛的消费人气以及商业潜力。

而在鲤鱼广场的潮玩市集,则以“庙”趣横生的方式,打开了祖庙庙会体验边界。该市集从“对诗赢礼”互动游戏到汉服快闪潮流项目,从国风嘉年华到潮流音乐派对,应有尽有,并以丰富有趣的表演串联起传统与当下,让不同年龄段的观众都能沉浸其中。

在A11铂顿城商场,聚集岭南文化、武术、粤语等元素,融入现代青年喜欢的水幕声光、功夫街舞、青创市集、汉服巡游等元素,不仅打造沉浸式文化消费场景,也以国潮、潮创方式进一步提升祖庙文化IP传播力,成为市民游客认识佛山、禅城的文化新标识。

夜间经济的加码,则为城市营销注入新动能。祖庙博物馆延长开放至晚间9时,粤剧夜场与铂顿城等商业体的主题市集联动,打造“夜游、夜赏、夜购”全链条业态,进一步放大民俗活动对城市营销的效应,让祖庙庙会变得更可传播、更可互动。

通过“非遗活化、场景扩容、夜间赋能”三大策略,祖庙庙会在展现佛山非遗活化创新的基础上,突破传统节庆的时空限制,将民俗资源转化为城市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成为佛山、禅城进行“城市营销”的重要一环。

探索路径 “民俗非遗+旅游”激发城市发展强劲动能

当前,差异化、个性化的超级文旅IP成为制胜法宝之一,而祖庙庙会的价值跃迁,本质是文化符号的IP化再造,为城市发展带来“破圈”走红的机遇。

近年来,禅城紧随时代潮流步伐,积极抢抓文旅赋能城市发展的时代红利,大力开展城市格调提升工作,推动岭南文化创新发展,探索文旅赋能城市更新的新模式,全方位、多角度塑造具有岭南味、年轻态、时尚感、国际范的“佛山之心”城市形象。

禅城是岭南广府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是禅城唱响“最佛山”的底气,也是禅城实现文旅赋能城市发展的优势所在。其中,很重要的一环就是全力打造好民俗文化活动,以民俗文化激活文旅新密码、以民俗文旅赋能城市发展,澎湃“佛山之心”的发展动能。

如今,这股动能已在禅城涌动起来。当行通济、佛山秋色、祖庙庙会等民俗形成文化矩阵,禅城也在大湾区城市群中构建起独特的文化辨识度。这种软实力提升带来的连锁反应,在推动禅城文旅融合、城市更新与产业升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转化为差异化竞争优势。

今年,禅城区提出要抓文商旅创新,以文化聚目光、以旅游聚来客、以消费聚人气、以贸易聚商机,推动文化、旅游、消费、贸易协同创新。春节前后,禅城区住宿经营场所接待7.8万人次,同比增长12.29%,增速位于全市前列;全区实现旅游收入8.92亿元,发放消费券等消费补贴2.5亿元、带动消费金额21.90亿元。

当民俗叙事与城市发展形成共振,便能转化为驱动能级跃迁的超级能量场。接下来,禅城区将持续在“音乐演出、微短剧、沉浸式演艺、潮流体育、时尚零售、城市漫游”六大新赛道上发力,以民俗文旅赋能为支点,撬动城市能级的全面跃升。

(编辑:刘晨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