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高新企业破万家背后的科创新棋局

2024-01-23 07:34 来源:南方日报

最近几个月,“创客广东”佛山市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海外博士博士后南粤行”活动、佛山市博士后工作业务培训等接踵举行,“最强大脑”角逐、人才与城市“相亲”、博士后人才辈出。

一时间,佛山的博士后人才“活水”再次激荡起城市高质量发展热潮。

“人身之所重者,元气也;国家之所重者,人才也。”在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科技、创新、教育的车轮驱动着高层次人才成为城市和企业的“刚需”。

2023年,佛山再一次突破发展“天花板”——规上工业总产值超过3万亿元,一举成为广东首个、全国第二个“工业3万亿”的地级市。

以博士后为代表的高层次人才,就是佛山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那么,这些博士后如何舞出产业之姿、舞出城市之美?

创新突围与城市蝶变

观察一座城市创新活力和高端人才创造力,高新技术企业是最直观的窗口。

岁末年初,佛山传出一个好消息:2023年,佛山高新技术企业(下称“高企”)数量首次突破1万家,预计达10300家,同比增长18.4%,总量居全省地级市第一。

这是什么概念?整个河南省2022年的高企数量也才突破1万家;高企数量排名中部省份第一位的湖北省,2022年的高企数量也是首次超过2万家。

高企是一个地区科技型企业的代表,透视高企所分布的产业领域,就能看到佛山制造的未来。梳理佛山万家高企的名单可以发现,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新材料、电子信息已经成为高企分布最密集的三大产业领域。

为何如此?《佛山市博士后工作白皮书》的一组数据就能揭开谜底:近几年在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新材料、电子信息、机器人、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佛山新设站博士后载体不断涌现,占比接近1/3。博士后人才已经和佛山高企的发展融合共生、同频共振。

除了培育新兴产业,博士后人才还带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佛山孕育出了家具家电、机械装备、陶瓷建材等传统产业,“有家就有佛山造”享誉全球。但眼下,佛山的产业结构偏重于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需求巨大。

制造业要实现转型升级,企业的创新动力和能力是关键。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佛山的各类博士后平台载体有165家,其中传统产业占比近36%,博士后人才团队在企业转型升级的道路上提供了重要助力。

“创新型人才能够引领未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高松曾公开表示,即将到来的科技革命、不可阻挡的复兴进程、不可避免的大国竞争对创新型人才的规模和质量提出更高要求。

博士后正是科技创新的引领者、新兴产业的开拓者、高难技能的操作者。

广东汇博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的创始人秦磊是一名“双料”博士后,他曾率领团队研制出首台基于无动力关节臂示教技术的国产喷釉打磨机器人,并迅速推广至整个陶瓷卫浴行业;后又积极开展“喷涂机器人的自动程序生成”技术研究,同样在行业处于领先地位。

类似的案例在佛山不胜枚举。在海天,博士后团队在微生物菌种选育、发酵调控、快速检测技术开发等领域解决了多项“卡脖子”技术难题;在美的,博士后团队研发的空调器相关技术不仅解决市场痛点,还实现了营业额大幅增长……

如今,改变已悄然发生。在2023—2025年度创新驱动示范市(区)名单中,佛山成为广东省唯一入围的城市。

创新的火种还在佛山持续蔓延,让城市的创新突围有了更大想象空间。

“在全国都属于顶格配置”

在人才的投入产出上,有这样一句比喻:“舍得珍珠换玛瑙”。

通俗地说,就是“引进一名高端人才、带来一个创业团队、培育一个新兴产业、打造一个创新集群”链式效应。

近年来,为了让人才链、资金链、产业链、创新链环环相扣、链链相接,佛山的政府和企业起到了“穿针引线”的关键作用,实现人才与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荣。

就拿博士后工作来说,佛山走在全国前列。累创的几个“全国第一”就能说明:1995年,设立全国第一个地级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02年,设立全国第一个民营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21年,举办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

不仅如此,如今佛山165家博士后载体中,国家级载体占比居全国地级市前列。

在科教资源相对缺乏的现实条件下,佛山缘何成为博士后平台载体的集聚高地?

“首先是工作机构的规格高,至今在全国都属于顶格配置。”佛山市博管办副主任张东航说。

佛山企业博士后工作管理委员会由市长担任主任,委员会成员包括佛山市人社、财政、科技、教育等职能部门领导和相关专家,同时建立了处级建制的佛山市博士后工作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专门负责博士后日常管理工作。

如今,佛山已经形成了市、区、设站单位三级博士后工作机制。上下协调一致的工作机制成为博士后工作能够不断发展的基本保障。

佛山对博士后工作的重视,从政策力度也可见一斑。2018年佛山出台人才新政,所有扶持标准均比以前大幅度提高。如对新建的博士后工作站,给予100万元建站补贴;每个博士后科研项目,给予20万元科研工作经费;出站后愿意留佛山工作,给予30万元安家补贴和30万元科研经费;对在站博士后生活补贴,从原来每年2.4万元提高到每年18万元,并实现对博士后工作各环节的全程扶持。

与此同时,佛山五区还创新博士后扶持政策,可以实行市、区两级叠加。张东航介绍,近年来,佛山市财政每年投入扶持资金约1.3亿元,各个职能部门密切合作,连续几年全职引进的博士博士后超过500人。

收获高层次人才是博士后工作站建设的一大目标。为了做好博士后引育留用的“穿针引线”,佛山还着力打造有影响力的高层次人才交流平台,并持续深化高层次人才服务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定期开展人才培训、项目对接、论坛、研修、联谊等活动,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多方面的“管家式”专人跟进服务。

一系列广度、深度、温度兼具的举措,让越来越多的博士后工作站在佛山企业多点开花。

激活“塔尖效应”

很多人在问:3万亿之后,佛山靠什么擎起挺进4万亿的工业雄心?

近日召开的佛山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指出,佛山要以创新精神推进“一防范两突破”,构建年轻态现代化制造业体系,保持制造业基业长青。

其中包括科技方面的突破,佛山将高标准建设“一区一园一城”科技创新高地,支持季华实验室、仙湖实验室、蓝橙实验室建设,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

博士后就是科技突破的关键要素之一。  根据《佛山市博士后工作白皮书》,近年来佛山一直坚持人才引进与产业战略紧密结合,在推动博士后人才载体建设和引育工作上开展了诸多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

“面向未来,佛山要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如何和其他高地进行互动尤为重要。”张东航说。

“走出去”是第一步。张东航透露,接下来佛山将加大博士后青年学者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力度,争取佛山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获批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以及“香江学者计划”“澳门青年学者计划”“中德博士后交流项目”等博士后国(境)外交流项目的数量持续增多,并给予一定金额的配套资助。

下一步还要“引进来”。佛山市博士后创新创业孵化基地自2020年启用以来,吸引和集聚了众多国内外优秀博士后落户佛山。接下来,佛山将组建博士后创新联合体,由领军企业或龙头企业牵头,以高校科研院所为重要支撑,联合相关博士后设站单位及其他创新主体,建成政、产、学、研、用的协同创新生态,提高科研产出效益和成果转化率。

文/南方日报记者刘明


(编辑:莫秀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