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藏在龙舟运动中的流量密码

2024-06-12 08:02 来源:佛山日报

极速“丝滑”过弯、甩尾过“考石角”……一连四日,白云山板蓝根·2024中国(佛山)叠滘龙船漂移大赛精彩不断,上演炫酷的“水上漂移术”,令人叹为观止。

一个社区、一湾河涌上的龙舟赛事,能够火爆出圈,成为全国文旅“顶流”,不可谓不是奇迹。

无龙舟,不佛山。

回望这个端午,各式各样的龙舟活动在佛山火热开展,全面展现龙舟传统文化魅力,为广大市民游客带来一场场视觉盛宴、沉浸式体验和无限快乐。

伴随千帆竞发,佛山这座城市也迸发出奋力向上的澎湃动力。

深厚群众基础 带来无限激情与快乐

龙舟竞渡古时起便在佛山风行。千百年来,佛山人对于龙舟运动的热爱,可谓刻在骨子里、融入血液中。

那么,佛山人到底有多爱扒龙舟?

他们追求“速度与激情”——

叠滘龙船漂移大赛上,一艘艘龙船在狭窄的S形、C形、L形河道上高速转弯,全程惊险又刺激。

他们善于另辟蹊径——

西樵镇“半山扒龙船”锦龙盛会上,参赛队伍在西樵山天湖公园里劈波斩浪,鼓声振四山。

他们创新花式玩法——

容桂细滘社区彩龙巡游活动中,各坊社晚上用LED灯饰装扮彩龙,在细滘大涌上花式巡游,越夜越精彩。

……

从大江大河、门前河涌到半山湖泊,从单人艇、双人艇到多人龙舟,佛山人把对龙舟运动的热爱刻画于形式多样的活动中。

在佛山各类扒龙舟活动中,扒仔都是当地居民。他们中既有经验丰富的老一辈,也有接过接力棒的新生代,还有港澳乡亲,大家自发地参与赛龙舟活动。

人们不禁要问,龙舟运动为什么在佛山这么广泛普及,这么深受百姓喜爱?佛山龙舟运动从历史中走来,不妨回到历史深处寻找答案。

自古以来,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的佛山,一直都是典型的岭南水乡,水网交错、河涌纵横。以前不少居民依水而居,由于当时道路交通条件有限,人们选择划船、坐船出行。

佛山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让水乡人民掌握了划龙舟的技能,也孕育了丰富的龙舟民俗文化,代代传承、生生不息。

一年又一年的扒龙舟活动,给佛山市民和八方来客带来了无限的激情和最纯粹的快乐。

众人同乐、众人狂欢的背后,隐藏着佛山龙舟运动出圈出彩的“流量密码”——让群众唱主角。

纵观近年来佛山各类赛龙舟活动,始终贯穿着群众首创精神,充分尊重人民主体、人民主创、人民主推,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无论是组织者、参赛者、观赛者还是市场方,都为佛山龙舟活动倾注了满腔热情,而这恰恰说明这项民俗文化活动具有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

事实上,不仅是佛山赛龙舟,佛山“西甲”、贵州“村超”等“现象级”活动,都具有明显的群众性特征。

正是因为这些活动根植于民间,深入践行群众路线,充分接地气、充满烟火气,才创造了火爆出圈的“顶流”奇迹。

传统文化兴盛 带动龙舟运动火起来

佛山龙舟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作为佛山“十大传统文化”之一,龙舟文化在时代发展潮流中不断丰富。

目前,佛山形成了完整的龙舟文化体系,包括起龙舟、赛龙舟、龙母诞、龙眼点睛、龙舟说唱等非遗和民俗传统。

佛山龙舟运动为何在当代越来越火爆,成为互联网“流量收割机”?

深入观察可以发现,这些现象级龙舟活动的出圈,与当下传统文化越来越兴盛密不可分。

近年来,全国各地都把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让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呈现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

从故宫文创成为炙手可热的“爆款”产品,到河南卫视的《唐宫夜宴》等富含文化气息的节目引爆全网,再到四川三星堆考古“上新”,以及汉服、马面裙等传统服饰受到“90后”“00后”追捧,各种各样的传统文化以“现代的打开方式”,展现出全新魅力。

传统文化繁荣发展,不仅生动诠释了什么叫国潮最时尚,也让每一个中国人备感自豪,增强了文化自信自强的底气。

正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越来越繁荣兴盛、越来越受到年轻人青睐的大势驱动之下,佛山龙舟运动、龙舟文化收获了更多关注的目光。

有了扎实的群众基础,佛山抓住文旅融合创新发展“风口”,找准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切入点,乘势而上推动龙舟运动脱颖而出,成为全国“顶流”。

作为地方主流媒体,佛山传媒乘着时代的东风,扛起文化传承发展大旗,充分发挥全媒体优势,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佛山龙舟民俗文化活动出彩出圈。

2023年以来,佛山传媒全面介入叠滘龙船漂移大赛,积极联动“区-镇-村-社-企”五级资源,对这项传统龙舟赛事进行历史挖掘和整体包装、运营、推广。

两年来,叠滘龙船漂移大赛收获数以“亿”计的线上流量,频频登上《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等中央媒体,在海内外的知名度越来越高,被网友们称为龙船界的“天花板”。

扒龙舟不仅是佛山人鲜明的文化基因,也是人们的情感纽带,增进着乡情、亲情、友情,这也成为龙舟运动兴盛的流量密码所在。

每到端午佳节,无论是在外打工的村民,还是旅居港澳的乡亲,都竞相回到家乡参与扒龙舟。

跟随家人定居澳门的高中生、叠滘潭头东约龙船队队员温永铖,坚持每周往返佛澳两地,只为回村参加龙船训练和比赛。“我渴望像爷爷和爸爸一样,为村集体荣誉拼搏。”

各类游龙探亲活动,也维系着不同社区、村落的感情。今年592岁的盐步老龙是珠三角诸多龙舟中的“明星”,其与广州泮塘龙舟之间数百年的“结契”成为美谈。6月10日,盐步老龙到广州荔湾“探亲”,再续浓浓情谊。

每年农历五月初三,珠三角地区过百只龙舟也会自发集聚到顺德勒流龙眼村太尉庙进行“点睛”仪式,既是期盼一年风调雨顺,也是增进村居之间的联络。

在佛山各地,一艘艘小小的龙舟,承载起社交功能。人们在扒龙舟、吃龙舟饭、听龙舟曲中加强联系和情感交流,增进宗族认同,促进社区、村居和谐。

龙舟精神闪耀 点燃城市奋进激情

6月9日,在白云山板蓝根·2024中国(佛山)叠滘龙船漂移大赛上,庆云龙船队急速过“C弯”时,舵手失去重心不慎落水,但他仍不放弃,紧拉队友的手爬回船上,继续奋力划桨前进。

“宁可煲烂,不可扒慢。”端午节期间,这样振奋人心的场面在佛山各地赛龙舟活动中随处可见。大家团结协作、同舟共济,无惧艰险、勇往直前,奋勇争先、拔得头筹,生动诠释了佛山龙舟精神。

“叠滘水道狭窄且弯道多,而叠滘人用漂移的方式来划龙舟,体现了他们迎难而上、顽强拼搏、积极进取、奋勇争先的精神。”中国龙舟协会主席范广升认为,这样的龙舟运动在助力实施“百千万工程”、促进乡村经济社会振兴上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龙舟运动的兴盛出圈,还在于龙舟精神的传承。

龙舟竞渡,激荡起人们的强烈共鸣,点燃了人们的奋进激情。

对于每一个人、每一个村居、每一个企业团队乃至一个城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都需要汲取这种拼搏进取的龙舟精神,在个人成长、企业经营、城市发展、国家进步、民族复兴的征途中奋勇前行、创造佳绩。

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龙舟精神都照耀着佛山人,照耀着这座城市的前行之路。一直以来,佛山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凭借龙舟精神劈波斩浪,创新创造、创业创富。

放眼佛山大地,干部敢为、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全社会干事创业活力竞相迸发。

改革开放以来,佛山涌现了何享健、杨国强、梁庆德、梁昭贤、叶德林等一批坚守主业、做强实业的企业家,他们为推动佛山现代化建设贡献了重要力量。

如今,佛山早已跻身全国万亿GDP城市行列,并作为广东省首个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万亿元的地级市,成功晋级“中国工业第四城”。

划一叶龙舟,百舸争流立潮头。佛山的城市精神与龙舟精神融会贯通、一脉相承,推动佛山在高质量发展上干出业绩、创出新路。

端午已过,鼓声未息。

伴随一艘艘龙舟在各地江河继续乘风破浪,佛山也乘势而上再加力,以头号力度奋楫飞舟,努力在实施“百千万工程”中、在现代化建设历史进程中奋勇争先攀新高。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梁建荣

(编辑:欧肖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