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佛山市人大常委会视察海心沙示范岛生态环境绿美提升情况。图为航拍海心沙。/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何淳伟、阮凤娟摄
“我市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比较突出,下一步将采取什么举措来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我市存在土地开发强度大、土地利用效率低和碎片化问题,有什么解决和改善的具体措施?”……
10月23日,佛山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召开,专题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我市实施“百千万工程”情况的报告并开展专题询问,现场“辣味”十足,叩响新时代“人大之问”的监督强音。
“百千万工程”是省委部署破题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是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也是市人大常委会的重要监督项目。
此次专题询问聚焦推进“百千万工程”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围绕县域经济发展、用地保障、财政保障、农房风貌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城乡污水治理等方面发问,受到市政府高度重视,市长白涛率市、区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到会应询。在一问一答之间,加深了对“百千万工程”关键问题的认识,回应了人民群众的普遍关切,有力推动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不断加强和改进工作,推动我市“百千万工程”建设再上新台阶。
深入调研做足“考前”准备
监督法赋予了地方各级人大监督这一重要职责。专题询问是人大履行监督职责的有效方式,也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具体体现。
为做好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实施“百千万工程”专项报告并开展专题询问工作,从今年2月起,在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胡钛的带领下,市人大常委会领导班子成员分别组成7个调研组,市、区、镇街三级人大联动,五级人大代表参与,深入镇村一线、产业园区、种养殖基地、项目现场等,对我市“百千万工程”工作情况开展调研。
调研组前后实地察看了五区32个镇街160多个村居,广泛听取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联动有关部门开展明察暗访,深入了解“百千万工程”实施情况,最终形成高质量的专题片和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指出,2023年以来,在市委高度重视和统筹谋划下,我市各级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515”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大力推进“百千万工程”这项牵动全局、惠及长远、根深叶茂的“头号工程”,以建设广东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为牵引,深入实施“十大行动”,实现良好开局起步。在2023年度全省考核中,佛山市和禅城、南海、顺德、三水等区获评“优秀”等次,有1个区、16个镇、130个村入选全省“百千万工程”典型县镇村名单。
调研组认为,虽然我市实施“百千万工程”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对照省委、市委的要求和群众的期待仍有差距,尤其在产业发展、城乡环境品质、乡村振兴、公共服务等领域仍存在不少亟须解决的问题。
此次市人大常委会召开会议,专题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我市实施“百千万工程”情况的报告并开展专题询问,就是为了推动问题解决,支持我市加力提速实施好“百千万工程”,加快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步伐,助力佛山建设广东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
“辣味”追问彰显监督力度
此次专题询问会采取“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如果询问人对答复仍有疑问,可以继续追问。现场所提问题可谓想民所想、急民所急,言民所欲言、问民所欲问。
“目前,我市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高明区、三水区经济发展与禅城区、南海区、顺德区相比存在明显差距。请问市发改局有什么具体的举措,来推动我市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询问会现场,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陈锋率先发问。
“针对高明、三水发展相对薄弱的问题,我们将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促进高水平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市发展和改革局党组书记王慧艳表示,一方面,将实施以战新产业打头阵的北向战略,高质量建设佛北战新产业园,加强战新产业培育,着力打造战新产业集聚发展的现代化产业园区。另一方面,实施以基础设施打头阵的西进计划,把握广湛、珠肇、深南高铁等重大项目汇聚高明、一体建设的机遇,发展以临空、临铁、临江为重要节点的西部产业高地。
土地是推进“百千万工程”的重要资源,当前,我市存在土地开发强度大、土地利用效率低和碎片化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市自然资源局又有什么解决和改善的具体措施?
“佛山土地开发强度大,接近41%,仅次于深圳和东莞。对此,我们也做了大量应对工作。”对于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李永生的提问,市自然资源局局长周霞表示,一方面,佛山坚持“做好加法”,科学编制市区国土空间规划,统筹划定工业用地红线,控制工业用地红线规模不少于450平方公里;利用各项政策充分保障用地指标,建立健全资源要素配置与区域发展潜力、土地利用效率“双挂钩”机制,保障增量空间合理需求。另一方面坚持“做好减法”,大力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村级工业园整治提升等工作,累计完成拆除改造16.86万亩,综合整治6.2万亩,连片产业用地整备1.97万亩,动工实施“工改工”项目3.47万亩,村改新供应工业用地1.49万亩,新建在建产业载体建筑面积超3998万平方米,重整盘活存量空间,促进建设用地紧凑布局,提升土地利用效率。
“基层对点状供地需求反映较大,省内不少地级市也已推开点状供地的审批落地工作,市自然资源局对点状供地审批工作有什么考虑,有哪些具体措施推进?”李永生继续追问。
对此,周霞表示,结合佛山实际,同时参考其他先进地市试点经验典型案例,市自然资源局正推进编制出台我市乡村振兴建设项目点状供地工作指引,满足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用地需求。同时,还将充分发挥乡村规划师制度优势,主动下沉一线,靠前协调,及时了解区、镇、村实施点状供地项目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加强会商研判,积极解决政策制度堵点、难点、痛点,切实保障点状供地项目用地需求。
聚焦群众关切纾解民生之困
此次专题询问除了聚焦佛山经济发展的大事、要事,更是紧盯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力推进解决一批群众关心的民生实事、身边事。
“在视察调研中发现,近年来,我市污水治理虽取得一定成效,但水体水质还不稳定,黑臭水体整治任务仍然艰巨。请问接下来将如何促进水质改善,提升水生态环境,解决好群众身边的水环境问题?”市人大代表冼金浩现场向市水务局提问。
市水务局局长赵颖表示,近年来,我市各区、各有关部门深入实施水环境全流域强统筹大兵团分层次治理,水环境质量稳步改善,今年1~7月水质排名全省第9,改善幅度全省第一。但随着治水进入深水区,我市治水工作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
接下来,市水务局将紧紧围绕“保障国省考断面达标和2025年底消除劣Ⅴ类市考断面、全域消除黑臭水体”目标,流域系统思维铺排重点治理项目,推进治水重点任务的整体协同,以局部分片整治促进小流域整体提升,持续巩固整治成效。同时,推动南海、顺德加快解决局部地区污水处理设施规模不足问题,继续推进各区中心城区排水设施大排查,摸清污水管网家底,加快推进暗涵治理、老旧管网破损、雨污错混接问题整改,科学推进雨污分流。此外,充分利用河湖资源助力“百千万工程”及绿美佛山生态建设,推动碧道向“绿美碧带”升级,今年协调各区申报1个幸福河湖、1条绿美碧带,完成建设120公里碧道、20宗秀丽湖库、40条亮点河涌,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城市环境事关城市形象,更是重要的民生福祉。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唐韶群现场提问:我市垃圾“乱丢乱倒”“三线”乱拉乱接等问题虽然有整治,但垃圾“两乱”整治后易反弹、“三线”整治推进难度大。市城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作为牵头协调部门,又将采取什么举措来推进这些问题的有效整治,切实提升我市城乡品质?
“目前全市的生活垃圾日产量是11000吨,佛山的处理能力是12300吨,处理能力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是大件垃圾乱丢乱倒,确实是生活垃圾处理链条的一个短板。”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副局长李嘉贤表示,市城管局已起草《佛山市大件垃圾管理办法》,同时正在完善大件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近期将在网站发布全市各区域大件垃圾收集点和预约回收信息,方便市民查询。市城管局还将通过引入社会力量加强日常维护管理,派驻执法人员夜间巡查和多部门联合定期检查等加强监管,保障疏导点内环境整洁。
在建筑垃圾处理方面,一是严格执行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目前佛山已经出台了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将依托现有的智能管理系统对建筑垃圾的排放、运输、收纳进行全过程管理。二是开展专项整治行动,落实纵向的市、区、镇街巡查制度,开展横向的部门联合执法。三是推动社区、村居建立临时的建筑垃圾收运点,引导符合条件的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处置企业往前端的收运延伸,把建筑垃圾特别是装修垃圾链条搭建起来,形成闭环。
对于农村、城中村“三线”乱拉乱接问题,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宋树龙表示,将继续按照“属地主导、社会参与,规划先行、分步实施,先通后剪、安全美观,监管并重、标本兼治”的思路,分重点分片区全力推进这项工作,久久为功,一步一个脚印,搞一片是一片成一片,计划通过3年时间纾解我市“三线”乱拉乱接问题。“我们也希望市人大常委会继续关注和监督‘三线’整治工作,共同推动这一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坚决落实好。”宋树龙说。
以闭环式监督敦促问题解决
专题询问始于“问”,但并不止于“答”,目的是推动工作不断改进落实,认真做好专题询问“后半篇文章”。监督问题整改落实要到位,才能体现专题询问权威性和人大监督刚性。
胡钛现场要求,会后,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这次专题询问提出问题的整改落实。市人大常委会要把跟踪监督这次专题询问整改落实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抓牢抓好,对问题整改工作实行销号管理,形成监督闭环,切实把专题询问成果转化为改进工作的实际成效。
接下来,佛山各级人大还将紧紧围绕“百千万工程”,认真谋划明年工作,从支持和服务的角度加强和改进人大监督工作,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引导全市4300多名人大代表当好“百千万工程”的“战斗员、宣传员、监督员”,形成齐心协力推进“百千万工程”的强大合力,推动我市实施“百千万工程”走在前列,不断取得新成效。
自2013年市人大常委会首次开展专题询问以来,专题询问已成为市人大常委会开展监督工作的有力之举。2019年至今,更是连续6年由市长带队到场应询,聚焦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教育、交通、生态文明、养老、“百千万工程”等问题持续开展专题询问,真正实现以问知政、以问督政、以问助政。专题询问已成为佛山人大监督工作的一大品牌。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阮凤娟 通讯员佛任宣
(编辑:庞锦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