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春作首,万事行为先。2月5日上午,广东召开2025年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动员全省上下“拉弓满弦”投入工作,力争在高质量发展中步步领先。省委书记黄坤明强调,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奋力把广东高质量发展之路走得更有奔头、更有劲头。
这次大会是广东农历新年后的第一个重要会议,备受各界关注。它不仅具有极强的象征意义,更明确了广东新一年的发展方向和首要任务。透过这场“新春第一会”,我们可以近距离感受到广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志气。
2025年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现场,此为直播截图。来源:南方+
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
唯有在高质量发展中先行一步,才能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高质量发展是广东实现现代化的根本出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广东、时刻关心广东,对广东高质量发展谆谆指引。2024年,总书记再次亲临广东、视察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还分别向深中通道建成开通、中山大学建校100周年、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建成入列、“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从都国际论坛致贺信,亲切关怀、倾心指导广东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全省上下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扎实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回顾2023年、2024年,广东连续在农历新年的首个工作日召开“新春第一会”,均聚焦高质量发展。不变的方向,足以看出高质量发展在广东工作全局中的重要位置,以及广东省委、省政府抢抓时间、抢抓机遇,高点部署、高点谋划高质量发展的深意。
“抓好今年,抓好5年,再深耕10年、30年,必定能再造一个新广东”。2023年1月28日,兔年春节假期后首个工作日,广东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会上,黄坤明表示,今天的广东,与发达经济体的差距主要是在“质”上,要通过“质”的突破,迎来“量”的井喷。这一番话,不仅展现了广东对于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也为全省人民描绘了一幅宏伟的发展蓝图。
2024年2月18日,龙年春节假期后首个工作日,广东再次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黄坤明在大会上指出,广东作为经济大省、制造业大省,拥有丰厚的科技创新资源和雄厚的科技创新实力,在高质量发展上肩负重要使命和重大责任。他强调,广东要继续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回首刚刚过去的甲辰龙年,广东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依然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交出了一份来之不易、可圈可点的高质量发展成绩单。这背后,是广东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和拼搏奋斗,也是广东对于高质量发展的坚定信念和不懈追求。
新春的岭南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当前,广东正处在爬坡过坎调整期、积厚成势积累期、动能转换接续期。要纲举目张、精准发力,加快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才能走稳走实广东高质量发展之路,才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注入无限的澎湃动能。
科技引领,产业当家
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产业发展亲切关怀,强调抓实体经济就是为高质量发展固本培元,要求广东坚持以制造业立省,充分发挥创新驱动作用,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产业体系向新图强,发展才能以质取胜。这是广东的必由之路、光明大道。
在2025年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黄坤明强调,广东作为全国第一经济大省,肩负着走在前列的光荣使命,更要在推进产业体系现代化上先行先试、作出示范、勇挑大梁,以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托起一个具有雄厚实力、充分彰显中国式现代化无穷魅力的新广东。
高质量发展,科技引领,产业当家。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广东深知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因此紧紧抓住这个“牛鼻子”,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
近年来,广东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约7.7万家,区域创新能力连续8年全国第一。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提高到56.7%、31.6%,同时,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国1/4,工业机器人产量占全国44%,智能手机产量占全国超四成,集成电路产量占全国18%,这些数据充分展示了广东在新兴产业壮大方面的强劲势头。2024年,广东工业总产值预计突破20万亿元,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突破19万亿元,多项指标稳居全国首位。
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正式入列,比亚迪成为全球首家达成10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的车企,亿航智能获颁全球首张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生产许可证,明阳风电建成全球单体容量最大的漂浮式风电平台……这些成绩都是广东产业实力的体现,也是高质量发展的硕果。
广东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的崛起,是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广东以“稳”与“进”的辩证法,筑牢产业根基,培育新增长点,已推动形成“8372”战略性产业集群发展格局。这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增加值占GDP比重近四成,有力抢占了产业发展先机。
在产业集群的背后,是广东强大的创新生态。2024年以来,广东凝心聚力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预计全省研发经费支出约5100亿元,研发投入强度3.6%左右,高新技术企业约7.7万家,区域创新能力连续8年居全国第一。同时,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提高到57.1%、32%。
截至2024年11月底,广东共有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7万家,累计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89家,还有一大批科创企业借力多层次资本市场实现跨越式发展。
2025年,广东高质量发展征程再次提速。全省将从扩投资、抢赛道、求创新、促转型等多方面发力,推动产业集群向更高层次迈进,加快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产业体系向新图强,在新的高度挺起广东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
2025年怎么拼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年。潮头登高再击桨,无边胜景展新篇。在新春首日,广东再次整装待发,誓要跑在时间前面,一步争先,步步领先,在高质量发展的大道上昂首阔步。
黄坤明强调几个“要”:
要以新的生产力理论为指引。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推动产业与科技双强互促,练就高质量发展本领,支撑现代化建设。
要锻造先进制造业。加快新型工业化,强化产业相互嵌入、赋能与成就。巩固优化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特别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发力,构筑高技术产业新支柱。
要点燃科技创新引擎。抓住科技创新这一关键,提升核心技术能力。攀登科技高峰,聚焦产业需求,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拓展国际合作,提升科技自立水平。
要育成现代企业主体。支持各类企业发展,壮大领军企业,培育中小企业,实施优质企业梯度培育计划,鼓励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要培厚发展环境肥沃土壤。激活政策效应,优化营商环境,深化信用建设,提升数字政府效能。广聚天下英才,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吸引高校毕业生来粤就业创业。广东欢迎广大优秀学子、有志青年前来实现人生梦想。
这是一场波澜壮阔的改革,也是一场抢占战略制高点的激烈比拼。经过长期发展,广东产业体系不断完善,积累了厚实的基础和独特的优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广东作为全国制造大省、创新大省,有条件、有能力,也有责任、有信心乘势而上,奋勇争先,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但广东将保持信心坚定,办法总比困难多。迎着春光再出发,在高质量发展大道上阔步前进的广东,必定向好向强。岭南大地将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活力,展现出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让我们共同期待广东的“粤来越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广东力量!
(编辑:刘晨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