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华出席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开幕式的国际贵宾,在哈尔滨饶有兴致地欣赏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品的展示,并获赠一份特殊的国礼——以哈尔滨市花丁香花为主题的麦秸画《清香满人间》。贵宾们没有想到,这花团锦簇的紫丁香,竟然是用当地黑土地上生长出来的麦子秆制成的!小小的麦秆何以从“平凡之材”变身“非凡国礼”?
△麦秸画《清香满人间》
国家级工美艺术大师马文侠女士介绍说,制作这幅《清香满人间》采用的是当地一种名叫“麦秆剪贴”的非遗技艺。它完全是依靠手工制作,过程极其复杂烦琐:“用的小麦秆要选小麦的第二节和第三节,然后经过泡、煮、染、刮、剪、编、雕、印、熨、烫、烙、粘贴等十几道程序才能做成。”
△麦秸画《清香满人间》的制作需要经过十几道工序
黑龙江省麦秆剪贴技艺2014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种非遗技艺的特点在于利用麦秆的自然光泽、纹理和质感,并且借鉴了国画、素描、油画等诸多艺术手法,能够生动地表现花卉、风景、建筑、人物、动物等多种艺术形象。
作为麦秆剪贴技艺国家级非遗第五代传承人,马文侠从1972年参加工作以来,凭借着对麦秸画的热爱坚守在这一岗位已经50多年了。
△麦秆剪贴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马文侠
半个世纪以来,马文侠既传承着师傅的技艺,也不断创新研发、推陈出新。当她看到原有的麦秸画工艺出毛率低、制作周期长、表现出来的动物毛皮不但色调单一,而且还容易破损时,她便研发了麦秸撕毛技艺,提高了十倍以上的工作效率,表现出来的动物毛皮质感细腻逼真、栩栩如生。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采用撕毛技艺制作的麦秸画作品《东北虎》被选为礼品赠送给各国的奥运健儿。
△撕毛技艺制作的麦秸画作品《东北虎》
这次第九届亚冬会在哈尔滨举行,马文侠团队制作的麦秸画《清香满人间》再次被选为国礼。看到自己创作的麦秸画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和喜爱,年届古稀的马文侠欣慰地说:“我觉得自己没有白喜欢麦秸画,包括我的团队、我们的老艺人都没有白付出。能作为国礼送给国际友人,我觉得这是我们最大的荣幸,也是最大的开心。”
△麦秸画作品《国泰民安》
如今,马文侠团队的麦秸画已开发出十几个系列、上千个品种,如以雪乡、索菲亚教堂、白桦林、东北虎、扎龙鹤等为代表的东北地域特色系列产品,以及以扇子、冰箱贴、胸花、首饰盒等为代表的文创产品等。团队还尝试将麦秸画的设计制作数字化和智能化,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通过这次亚冬会把我们的作品当作国礼赠予外国友人,我对麦秸画的信心和希望就更大了。”马文侠说,她和团队未来会在设计方面不断创新,延伸麦秸画的产业链条,制作出更多精美的作品,让小小麦秆走上更大的舞台。
(编辑:梁智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