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下午,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主持召开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座谈会,就进一步推动广东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听取相关行业领域科学家、企业家的意见建议。
在此之前,省长王伟中密集在广州、深圳两地进行专题调研,内容正是培育壮大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时间拨回两周前,开年首个工作日,广东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明确聚焦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两大领域下大决心、集中发力,着力构筑高技术、高成长、大体量的产业新支柱。
短短半个月时间,聚焦相同主题,广东与科技界如此高频互动,清晰释放出一个鲜明信号: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广东正立足机电技术和数智技术两大优势,瞄准人工智能、机器人两大领域加快布局,抓紧窗口期、打好主动仗、抢占制高点、制胜新赛道。
“头部玩家”缘何齐聚广东?
在18日下午的座谈会上,人工智能领域的华为、月之暗面、兔展智能、小马智行、智谱华章、元象科技等,机器人领域的腾讯机器人实验室、昊志机电、逐际动力、汇川技术、普渡科技、库卡机器人、拓斯达等,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明星企业”悉数亮相。
细心的观察者会发现,出现在座谈会上的腾讯机器人实验室、小马智行、逐际动力等企业机构,也出现在日前省长王伟中所调研的名单中。
在人工智能领域,华为作为领军企业,现已集齐麒麟芯片、鲲鹏算力平台、鸿蒙操作系统、盘古行业大模型等,形成全套行业生态;小马智行则成为2024年美股自动驾驶领域最大规模IPO,被业界称为引领智驾“下半场”的关键企业;元象科技凭借其在人工智能与3D技术领域的深度融合创新,正迅速成长为元宇宙与虚拟现实领域的领航者。
在机器人领域,腾讯机器人实验室致力于机器人前沿技术的研究应用,其在人形机器人、灵巧手、机械臂等方面的创新技术,持续展现行业领先实力。昊志机电、汇川技术、普渡科技、拓斯达等高成长型企业,已覆盖零件生产、整机组装、控制系统、商业应用等全生态链条。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这份名单中的粤企,不仅是广东竞逐产业新赛道的“种子选手”,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底气所在。
将企业捧在手心,广东正持续完善创新生态、优化企业服务,全力培育一流科创企业群,壮大顶天立地的领军企业,培育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让各具神态的“企业之树”汇聚成生机盎然的“产业之林”。
“我们生于广州、长于广州,研发机器人产品时,是以终为始,先有场景需求,再有设计落地。这与‘先有产品,再找场景’的路线有着本质的不同。”里工智能运营总监黄元园说。得益于此,近年来,该公司迅速从传统制造厂升级转型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强调安全、实用、耐用和人机协同的具身智能工业机器人赛道占据领先身位。
值得注意的是,参与本次座谈会的不止有粤企,还有来自北京、上海、杭州等地的行业“头部玩家”,比如之江实验室、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等科研机构,Kimi研发企业月之暗面等科技企业。
人工智能正在掀起产业变革,机器人加快走进千家万户。
来自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创新高地的科创精英集聚广东,正回应了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发出的号召:“希望广大有远见、有抱负的投资者、创业者积极参与进来,共同奔赴破土而出的产业盛宴,共同迎接人机共生的智能世界。”
全新赛道广东以何制胜?
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这样概括粤港澳大湾区的独特优势:世界上唯一一个同时拥有机电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地区。
从产业基础来看,广东产业体系完善,拥有制造业全部31个国民经济大类,其中15个规模位居全国第一,在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等方面优势显著,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规模、配套能力、企业数量、技术水平、市场占有率等均位居全国前列。
从发展空间来看,广东有常住人口1.27亿、实时在粤人口超1.5亿,随着产业加快智能化改造、消费结构优化升级、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对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需求将迅猛增长,有望孕育出新的千亿元级、万亿元级产业,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是极具先导性、战略性、颠覆性的产业。广东兼具机电技术和数智技术两大优势,更要紧紧抓住产业发展的重要窗口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汇聚最优资源、集聚最大力量,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乘势而上、抢先布局。
不久前发布的《广东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2025年行动计划》,对此做了部署安排,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具身智能机器人,加快突破机器脑、机器肢、机器体和关键核心部件,积极推动智能机器人应用场景创新,引进和培育3—5家独角兽企业、科技型领军企业;关于人工智能发展,则要重点聚焦深度应用,部署实施“人工智能+”行动,促进人工智能与生产制造、消费终端、教育医疗、城市管理等深度融合,打造一批大规模使用的人工智能终端产品和一批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
座谈会上,腾讯首席科学家,腾讯 RoboticsX 实验室主任张正友认为,要有不受制于短视商业逻辑的创新定力和“探索未至之境”的技术使命感,才能在核心领域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腾讯正致力于打造开放的具身智能平台,目前已与国内40余家机器人企业开展合作交流,其中有近20家是广东省内企业。
在这场关乎未来竞争力的赛道上,广东正以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为突破口,努力锻造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钢筋铁骨”。
广东盛邀智囊团、领头雁和代言人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是引领未来发展、正在“破土而出”的主导技术、重磅产业。近期,DeepSeek火爆出圈,以其为代表的杭州科技“六小龙”引发热议。
在行业人士看来,大湾区与长三角在发展人工智能产业路径上呈现出显著差异化,竞争力维度也与北京、上海、杭州有所不同。
在座谈会上,科技企业和科研机构负责人一致看好广东发展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的广阔前景,表示将充分利用广东产业基础雄厚、配套完善、场景丰富等便利条件,继续加大研发、制造项目在粤布局力度,不断开拓合作空间,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为广东提供助力。
比如丰富的应用场景正是大湾区的优势所在,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品落地提供了广阔空间。
“广东路测场景丰富,对小马智行无人驾驶技术的迭代优化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小马智行联合创始人兼CEO彭军说,广州南沙成为全国第一个全域开放的行政区域,深圳前海在一线城市中率先开放中心城区,为无人驾驶出行服务提供了“试验场”。
作为全国经济大省、制造大省、创新大省,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广东需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长期主义,依托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的坚实基础,发挥市场广阔、应用场景多的优势,推动实现更多标志性成果和突破性进展,全力塑造产业新优势、培育发展新动能,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加力提速、成群成势。
发展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需要政府、市场、社会协同发力。
座谈会上,广东向广大科学家、企业家发出邀请,希望他们深度参与进来,当好党委政府的“智囊团”,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有力支持;争当产业发展的“领头雁”,推动构建完善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体系;当好广东产业的“代言人”,推动更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的好项目、好企业落户广东。
置身新技术新产业爆发式增长前夜,广东正坚定赛道,厚积薄发,必将持续迸发创新热点、燃点、爆点,培育出更多新的“华为”“腾讯”“比亚迪”,打造世界一流科技企业群,在新一轮的全球产业科技竞逐中奋力抢占制高点。
(编辑:梁智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