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佛山市南海区外省籍企业家恳谈会在利泰集团举行,现场发布《南海区服务外省籍企业家“六个一”工作机制》,向首批设立的外省籍企业家联络处授牌,为首批服务外省籍企业家行政专属服务员颁证,推动产业资源互通,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南海区区长王勇、副区长孔小燕和首批七省企业家联络处负责人、外省籍企业家代表及本地商协会负责人等近百人参加。
发布“六个一”工作机制
外省籍企业家是南海的宝贵财富。为进一步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商机对接、共谋发展,支持外省籍企业家在南海深耕事业产业,南海制定了《南海区服务外省籍企业家“六个一”工作机制》。该机制有六大创新举措,包括建立一个会长区长直通车机制、组建一支行政专属服务员队伍、建立一批外省籍企业家联络处、成立一支招商超级联系人队伍、搭建一个产业供需对接平台、搭建“一条心”南北文化交流联系。
会上,一系列务实举措有序推进。一方面,为首批设立的江西、江苏、浙江、湖北、湖南、山东、安徽7省的外省籍企业家联络处举行了授牌仪式,未来还将扩展至“N”个省份。另一方面,为首批服务外省籍企业家的行政专属服务员举行颁证仪式,这些服务员将以专业的服务和高效的执行力,为外省籍企业家在南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努力实现六个“聚合”
此次恳谈会,是南海推动政企常态化联动的生动缩影。此前,各镇街已通过一系列深度交流活动,为政企合作筑牢根基。2月26日,狮山镇率先召开湖南商会筹备交流会,推动两地产业链资源精准匹配。3月起,江西、江苏等七省企业家常态化沟通活动密集开展,增进了政企间的了解与信任。前期座谈中,各地企业家对南海赞誉有加。
大会现场进行了多轮签约,推动资源共享与协作共赢。佛山市江西商会、浙江商会等7家外省籍商会与南海区各镇(街道)总商会签署合作协议,未来将在产业对接、信息互通、活动联办等领域深化联动。前期各镇街精准撮合下,多个外省籍企业家之间、外省籍与本地企业家达成合作协议,涵盖智能制造、新材料、文旅融合等领域。
“今天是一个新的起点,希望最终实现‘万企聚合成就活力南海’的目标。”王勇表示,这一系列举措,旨在实现六个“聚合”:
一是上下游集群聚合。从产业角度看,南海最大的吸引力在于拥有上下游产业集群。而南海产业集群的形成,也是全国各地企业家汇聚的结果。
二是前后端产研聚合。南海目前拥有33家科创平台,致力于推动前后端研发与产业的紧密结合。南海是适合产业转化的地方,能够实现科学家和企业家的深度融合。
三是大小工协作聚合。院士和技工是大小工协作者,南海既需要院士等高端人才解决技术瓶颈问题,也需要广大一线技工将想法转化为工艺流程,制成产品。期望科学家团队与各企业一流的技工团队携手协作聚合,共创美好未来。
四是内外贸市场聚合。一方面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发展格局,另一方面要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在经济全球化不可逆的背景下,大家应共同推动市场开拓,增强订单获取能力。
五是南北方文化聚合。南海能有如今的成就,得益于汇聚了五湖四海的人才。接下来,南海将更深入地推动南北方文化的聚合,让来到这里的人有更强的归属感。
六是城乡共同体聚合。南海不仅是工业重镇,还是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的实验区。希望大家共同投身南海城乡共同体建设,在这里既能发现商机,也能实现自身价值,找到幸福。
“六个一”工作机制
1、建立一个会长区长直通车机制
开启政企沟通新渠道,为外省籍企业家提供纵向直通会长(会领导)和区长(区领导)的途径。
2、组建一支行政专属服务员队伍
以三级联络人为基础,第一联络人负责外省籍企业家联动和资源整合等工作;第二联络人协助第一联络人组织及协调相关工作;第三联络人跟进处理外省籍企业家的意见、建议。
3、建立一批外省籍企业家联络处
联络处既是一个加强联动、畅通资源对接、汇聚发声发力的重要平台,也是加强沟通、商机交汇的重要阵地。
4、成立一支招商超级联系人队伍
支持、鼓励每位外省籍企业家都成为南海的招商超级联系人,推进“以商招商”“以企招企”。
5、搭建一个产业供需对接平台
围绕区内18条重点产业链,深入梳理产业链上下游产品需求清单、配套供应清单,助力企业之间的有效联动,协同创新发展。
6、搭建“一条心”南北文化交流联系
以“乡情”连“商情”,定期开展一系列南北方人文地域特色交流活动,增强外省籍企业家在南海的归属感。
文/珠江时报记者李年智 通讯员许楚蘅 李伟婵
(编辑:梁智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