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伦教旧粮仓活化利用,引入多元业态焕发新生

2024-09-04 14:16 来源:佛山日报

老建筑蕴藏着城市的历史脉络和文化底蕴。建于20世纪70年代的顺德伦教新民粮仓,荒废沉寂已久,为唤醒这段历史记忆,在政府和社会力量的共同推动下,这处旧粮仓经过空间活化、魅力重塑,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名为“粮苑”。

  老旧建筑活化利用工程是顺德区建设省“百千万工程”典型区的十大牵引性工程之一。如今的粮苑,汇集了艺术展览、咖啡甜品、香云纱工作室等多元业态,也是近年来顺德活化老旧建筑推动文旅发展的一个典型案例。

  引入社会力量活化改造

  粮苑的前身是伦教新民粮食仓库。据资料记载,从新中国成立初期至1992年,为保障粮食供给,国家一直采用统购统销政策,在各地筑造粮仓,用以储粮、交售公余粮。在1979~1988年期间,当时的顺德县政府在伦教大涌边新建了占地2400平方米的新民粮仓,借助伦教大涌的水运功能,将粮食运来送往。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多粮仓不再适应发展需要,新民粮仓在发挥短暂作用后,便在时代洪流中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这处承载着大众记忆的旧建筑该何去何从?为盘活此处,伦教引入社会资本对旧粮仓进行活化改造。2023年,新民粮仓重回大众视野,以全新的身份“粮苑”惊艳亮相。

  漫步于粮苑,建筑沿河而立,麻石铺地、青瓦为檐。抬眼望去,旧粮仓时的红泥房、瓦砖墙被完好保留并修缮;与之相融的,是嵌于外墙的冷调新型钢材结构和大面积落地玻璃,既为建筑增添了现代气息,也让原本封闭的仓库变得透亮,富有质感。

  “我们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在保留原建筑结构和风貌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希望重现历史辉煌。”粮苑的投资运营方、广东渔人码头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梁振宇介绍,新民粮仓地理位置优越,建筑亲河,在保留原有建筑韵味的基础上,投资运营方对园林进行了升级,巧妙融合现代建筑与顺德水乡特色,栽上古色古香的绿植,赋予了园区新的生命力。游览中,随处可见的蕉树、石板凳、碎石竹林,营造出清雅古朴的氛围;从伦教大涌引入活水贯穿园区,尽显灵动、诗意。

  旧粮仓的活化还同步升级了周边配套环境,水泥沙石路被铺上了沥青,闲置地被改造为停车场,为周边居民出行生活带来便利,推动提升了该片区的住宅收益价值。

  综合性运营助推文旅兴旺

  老旧建筑活化不仅仅是旧貌换新颜,粮苑的运营和发展充分融合了文化、商业,通过持续开展艺术展览,引进不同业态的优质商家,努力实现有机更新。

  艺术画廊、顺德私房菜、咖啡、法式甜品、中式茶饮、服装、香云纱工作室等品牌商家接连进驻。“那家莨绸”是园区内的一家香云纱工作室,主理人彭娜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香云纱染整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梁珠的徒弟。“旁边的伦教大涌就紧挨着旧时的晒莨厂、洗纱厂,粮苑的环境闹中取静,希望每一位进店的客人,都能从我的工作室认识香云纱,感受香云纱的魅力。”彭娜说。

  今年6月至7月,粮苑云起画廊开设了《岭南春·春山可望——顺德英石雅集》展,吸引了众多来自北京、上海、江浙等全国各地的赏石大咖观展;此时正在举办的当代艺术展《迷宫》,展出了不少青年华人艺术家近年的艺术作品;目前,运营方正在筹备高品质的手作市集,希望能汇聚更多本地及周边地区手作人,搭建艺术创作和美学分享的平台。

  优美的环境、园林式的园区管理模式、特色商家的组合……如今的粮苑,吸引了众多周边居民到此散步、休闲办公、享受生活,甚至有越来越多外地游客慕名前来打卡。

  其实,粮苑只是顺德老旧建筑活化利用的一个例子。今年初召开的顺德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提到,“2023年全区完成了22个老旧建筑活化文旅空间项目”。随着越来越多老房子被主理人、设计师改造成书吧、艺术馆、咖啡屋,顺德的文艺气息愈发浓厚。

  2023年底,老旧建筑活化利用工程被纳入顺德区建设省“百千万工程”典型区十大牵引性工程。顺德区坚持“保护为主,品质优先”工作思路,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老旧建筑活化利用,传承好顺德的历史,传递好老旧建筑的美,以点带面扮靓城市,形成一批散落在乡村、聚集成体系的顺德文旅项目,保护历史文化遗存,留住乡愁。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谢意

(编辑:黄银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