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网评 | 大学生不分时间场合直播,起码的边界感不能丢

2024-05-28 16:03 来源:佛山新闻网

栏花

白天黑夜都在直播,为求打赏不惜擦边,大学生在寝室教室直播合适吗?在多个社交平台上,经常可以刷到标题带有“大学生”“女大学生”等字眼的直播,这些直播有的在景点、餐厅,有的在校园,更有甚者在寝室、教室进行,其中不乏性暗示、曝隐私等内容。(5月21日 中国经营报)

近年来直播行业方兴未艾,年轻大学生积极拥抱新兴事物,通过直播展示才艺、推广校园文化、创业带货和公益助农等,不仅锻炼了自身的交流能力,也让人感受到敢试敢闯的年轻活力。可随着直播的风越吹越劲,有些学生却走偏了,不分时间、地点和场合,“想播就播”,不仅给他人学习生活带来巨大困扰,还面临侵犯肖像权、隐私权的风险。

校园生活“集体感”明显,很多大学生主播将直播镜头对准校园,把寝室或教室作为背景场地,难免会逾越公私边界,产生一些矛盾纠纷。对此,高校应承担起对学生的教育责任,通过各种形式引导学生增强秩序意识,遵从学校规章制度、遵循社会公序良俗、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并对直播的时间、地点和方式作出指导性规范,而不是怎么方便怎么来,怎么爆火怎么播。

值得注意的是,随时随地直播在不少大学生主播眼中已成了“不得已而为之”。为了保证直播间流量,大学生主播往往和经纪公司约定最低直播时长。纵然没有时间限制,也有更难以跳出的流量“陷阱”——为了想方设法留住直播间观众,不得不提高互动频率,学会接各种梗,快速准确地击中情绪,甚至被迫打擦边球,进行低俗表演。

上述直播乱象折射出的,是越来越多大学生在“轻松”“多金”等诱惑面前,失去起码的边界感,并在学业和直播“副业”间出现某种失衡。大学生群体涉世未深,难免受到大环境影响,盲目跟风效仿容易导致沉沦,最终走上歧途。有鉴于此,平台应为直播行为划出清晰的边界,引导大学生多进行正能量的内容创作,同时强化自身监管,优化算法和人工审核机制,制定合理的社区规则,抵制低俗不良的内容传播,净化互联网社区生态。

持续发酵的大学生直播争议,也暴露了一些大学生主播在法律意识、权益维护等方面的短板。大学生主播已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需要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在签订直播合约时仔细甄别,认清“真香”背后的“真相”,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有所为有所不为。毕竟,大学生直播还有着向公众分享校园生活、科普学术前沿等正向社会价值发掘的潜力,大学生主播应向正途行进,避免落入低俗营销的圈套。

不管镜头前的主播是何种身份,是否进入社会,任何直播都不能突破法律和社会公序良俗的底线,任何出格的直播行为都可能付出沉重的代价。是时候出手整治,让大学生直播回归正轨,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直播环境。

文/孔德淇


以上文章只是作者个人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佛山新闻网的文章均系佛山新闻网原创作品,版权归佛山新闻网所有,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尾图


(编辑:欧肖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