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发展不停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学习后感

2024-07-22 16:56 来源:佛山新闻网

栏花

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掀开中国改革开放大幕以来,历届三中全会聚焦改革和发展,都对中国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刚刚召开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贯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等原则。

回眸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现代改革最早始于农村改革,农村改革的标志为“包产到户”,后来被称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9年,广东省南海县桑基地区率先自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就是当年的九江公社敦根大队和大同大队。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改革的实施,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旺盛的生命力,成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一项基本制度长期稳定下来。

据当年中共南海市委农村工作部编印的《南海县农村生产经营体制志》记载,当年九江敦根生产大队,正是率先自发实行桑塘区“包产到户”、解放生产力的乡村。这一实践,对九江、南海乃至佛山探索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和稳定等方面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成为佛山市农村改革篇章中壮丽辉煌的一页。

改革开放之初,南海以先行者的姿态,开创了“先行一步”的大胆实践。1978-1979年间南海县委制定的放宽农村经济政策的相关措施,推行“五定一奖”(定劳动、定地段、定成本、定分工、定产量,超产奖励)等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生产活力。

当年南海的特殊之处在于,区域内存在约10万亩桑基鱼塘,基塘作为一个完整的生产单元,并不适合进行分割,因此,敦根生产大队村采用招标方式决定其经营权,由此率先在全国产生了土地承包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现象,依附在桑基鱼塘上的土地经营权得以进入市场流转。

我们今天回顾这段惊心动魄的、开创了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黄金时代的历史,以及九江敦根率先参与其中的实践历史,不难发现,“三农”改革,“不仅适应以手工劳动为主的传统农业,也能适应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和生产手段的现代农业”发展,有助于从更广更深的维度认知乡村振兴战略和“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从而更加自觉、自信地推动农业的现代化。

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联系南海的“水上南海”战略,以及“人文经济学”在南海的实践,再从九江敦根这一年来“美学赋能”、由“问题点”转化为“美学点”再激活为“热点”继而成为“卖点”,将“颜值”转化为“价值”的实践之路来看,是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勇于改革开放、勇于直面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传承。

在这种传承下的发展,我们更加清晰地看到,中国式现代化就是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就是要体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为之奋斗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和方向。

文/陈荣彪


以上文章只是作者个人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佛山新闻网的文章均系佛山新闻网原创作品,版权归佛山新闻网所有,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尾图


(编辑:欧肖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