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黑红也是红”,靠低俗、虚假手段博取眼球,已成为当前网络直播的重灾区。日前,中央网信办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清朗专项行动,围绕网络直播领域虚假和低俗乱象,重点整治编造虚假场景人设、无底线带货营销等五类突出问题。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直播行业已成为一个庞大的市场。一些博主奉行“唯流量论”,以虚假、低俗营销蛊惑网友,挑战公序良俗甚至法律底线。这类歪操作不仅将自身置于危险境地,也扰乱了正常的舆论生态,成为不少网络乱象的始作俑者。
直播内容再有市场,都不能丢掉真实、健康的金线。网络直播间也不是法外之地,决不能成为滋生、传播有害信息的土壤。近年来,尽管各大主流平台已加强了对虚假、低俗内容和账号的治理,但依旧有很多主播为了流量,无所不用其极。中消协曾发布的“双11”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显示,不到一个月的监测期,有关“直播带货”负面信息多达156.5万条,价格垄断、低俗带货、虚假宣传等问题仍较为突出。与此同时,就在刚过去的7月,网络主播“转正”成为国家新职业。这意味着主播队伍将不断扩大,直播产业也更加前景可期。
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网络主播规范管理显得尤为及时和必要。中央网信办通过专项行动瞄准“主要领域”,盯住“突出问题”,出重拳、亮利剑整治,是督促网络直播平台落实主体责任的重要举措,也是强化网络主播行为管理,坚决制止“流量向恶”和“劣币驱逐良币”的必然选择,有利于推动网络直播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以“清朗之风”营造“清新之境”。
除开展专项行动外,鉴于网络直播领域虚假和低俗乱象“变种”层出不穷,也需广撒网,延长监管触角。除了较为典型的场景外,需紧紧抓住“虚假”“低俗”等关键点,利用AI等技术对直播内容进行智能监测,努力做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将“漏网之鱼”一网打尽。
治理网络乱象不仅需要紧盯重点,也需督促短视频平台正面引导和反面警示并举,一方面优化推荐机制,加大优质主播、优质内容流量扶持力度,提升主流价值引领;另一方面加强自查自纠,畅通举报渠道。一旦发现资质造假、擦边低俗等违规行为,及时采取下架视频、取消营利权限等强制措施,必要时永久封禁账号,防止其卷土重来,轻飘飘躲过监管。
随着各大平台摆脱“网红依赖”,谋求新的增长空间,广大直播博主也应充分认识到,“低门槛、赚钱快”的野蛮生长期将一去不复返,在依法依规依约的前提下,朝着更加专业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从“网红”走向“长红”才是因应之举。
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让家园更美丽、更干净、更安全,没有旁观者,人人都是参与者和建设者。因此,在开展专项行动的同时,也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网络直播用户良性互动、文明表达、理性打赏,共同打造“清朗”网络空间。
唯有各方从规范网上秩序、严格执法处罚、完善制度规范、强化技术支撑、维护精神家园等多个维度共同发力,把违背公序良俗、逾越法律底线的“博流量”行为扫进网络空间的垃圾堆,网络直播行业才能行稳致远,在促进消费、增加就业、推动发展等方面发挥正向作用。
文/孔德淇
以上文章只是作者个人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佛山新闻网的文章均系佛山新闻网原创作品,版权归佛山新闻网所有,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编辑:欧肖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