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曾经指出,“把更多美术元素、艺术元素应用到城乡规划建设中,增强城乡审美韵味、文化品位,把美术成果更好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求”。
面向公众开放的城乡公共空间,是城市和乡村最具魅力的地方,城乡公共空间的创新治理是文化建设赋能的重要方面。在广东,佛山九江镇的敦根社区和狮山镇的招大社区、新会崖门镇的京梅村、珠海三灶镇的海澄社区等地,都是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聚焦建设美丽中国的典型案例。
今天的美丽城乡空间建设具有了新的内涵要求,不仅限于更好的功能有无、空间尺度、活动支持等,更对空间的体验和感知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城市公共空间的开放价值、生态价值、美学价值、社区价值、遗产价值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所谓的“可感知的情绪价值”,而所有这些都与文化息息相关。三水区白坭镇的文创古镇、三水西南街道的百年火车站片区等,通过村干部和村民的共同实践,验证了“可感知的情绪价值”的重要性。
著名社会学家曼纽尔·卡斯特在其《21世纪的都市社会学》一文中认为:空间不是反映社会,空间是表达社会,它是社会的基本维度之一,无法从社会组织及社会变迁的整体过程中分离出来。的确如此,这些年我在“美学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对这个观点非但有了更深的认识,而且更坚定了以优秀在地文化影响城乡社区,为社会实践的提供丰富场景与空间这一愿望。
当下,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纽带,以文化挖掘与再生带动城乡空间和社区复兴,成为一个重要的使命和策略。面对这一命题和使命时,最大的障碍是某些地方居然以“负面清单”的方式将绘画和雕塑等这些艺术手段和形式加以限制应用。真心希望这种局面得以打破,让“把美术成果更好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求”落到实处。
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到城乡以标志性空间成为城乡文化构建和传播的基本要素和重要媒介的重要性,才能通过与其空间内社会、传播实践的紧密关联,共同构建根植于城乡生活的多元流动的传播网络,才能最终展现强大的软实力要素力量。
文/陈荣彪
以上文章只是作者个人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佛山新闻网的文章均系佛山新闻网原创作品,版权归佛山新闻网所有,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编辑:黄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