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网评 | “非遗”守正创新 做大文化基因基座

2025-01-09 17:11 来源:佛山新闻网

content_65f0019220779

《狮跃年华、盛世如歌》《财源广进、掂过碌蔗》《灵蛇献瑞》……新年伊始,“非遗展风采,文韵迎新春——马冈雕版印刷技艺木版年画展”在容桂美术馆正式开幕,再次擦亮了顺德非遗“老字号”的招牌。

顺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显著。截至目前,顺德区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67项,其中国家级4项、省级10项、市级17项、区级36项。顺德区已公布的不可移动文物有464处。

如今,“非遗+”理念让非遗回归“情景”。伦教糕制作技艺主题展、非遗鱼灯与古韵景点、龙江非遗国潮花火游园会暨美食嘉年华……“非遗+展览”“非遗+美食”等将传统的非遗元素绽放在当下生活之中,“见人见物见生活”。“非遗+”模式,是一种让非遗更好融入生产、贴近生活的模式,只有让非遗成为社会建设的一块版图,成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才能不断增强其社会认同与大众认知。另一方面,主动策划、因地制宜把“非遗+”的形式转化为产业,增强非遗的“烟火气”与“含金量”,不但能够“自我造血复活”,还会助力经济发展。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非遗之所以弥足珍贵,不仅是一地、一域,甚至一国、一民族的发展见证与历史记忆,更为后世子孙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非遗之所以魅力四射,不仅在于其蕴藏着古代的生活密码与生存智慧,更在于能够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对讲好顺德故事、传播顺德声音、助力顺德发展举足轻重。

顺德,时空跨越500多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岭南文化的一颗“明珠”。从独树一帜的龙舟说唱、世代流传的龙舞(人龙舞),到纺织界“软黄金”香云纱染整技艺,再到盛极一时的锣鼓艺术(八音锣鼓),这些都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之美”不仅仅是藏在博物馆的美景,还是顺德软实力的体现。近日,《鱼乐升平》“圈粉”联合国,标志着“大良鱼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活化利用方面获得了国际认可。顺德非遗,化入神州,迈向世界。

让更多非遗“出圈”,需要守正创新。守正,就坚守非遗的核心价值与正向能量,在不变质、不变色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与丰富;创新,就是积极探索非遗与现代科技、现代生活的融合点与跨界发展,让非遗既“古色古香”又“新颖时尚”。只有创新,才能找到更多非遗“打开方式”,让非遗“传下去”。总之,“守正和创新是辩证统一的,只有守正才能保证创新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只有持续创新才能更好地守正。”两者融合,才能做强文化基因基座。

“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如此,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才能根脉相续、永葆活力。

文/毛巴总


以上文章只是作者个人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佛山新闻网的文章均系佛山新闻网原创作品,版权归佛山新闻网所有,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尾图


(编辑:欧肖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