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网评 | 向新而行、承东启西,全面塑造轨道发展新动能

2025-02-20 16:19 来源:佛山新闻网

content_65f0019220779

2025年佛山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围绕做实‘一点两地’全新定位,进一步做强粤港澳大湾区极点城市功能,不断提升‘走出去’的竞争力和‘引进来’的吸引力”。在这一目标下,建设湾区轨道上的佛山,在全新发展语境下被赋予新的时代使命,将在“再造一个新佛山”新征程中,向新而行、承东启西,全面塑造轨道发展新动能,助力打造区域性综合枢纽城市。

建设湾区轨道上的佛山,首先必须从宏观政策上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全新定位,坚决落实粤港澳大湾区重大战略部署以及省委“交通强省”重要部署;也要从微观细节处“读懂”蓝图,从轨道交通、经济发展、人文地理等不同维度上,精准把握发展趋势的“底层逻辑”,找准佛山轨道发展根本定位。

奋起扬航正当时。全新规划定位下,建设湾区轨道上的佛山,已然成为总体规划蓝图中城市交通规划的重要一环,成为助力打造区域性综合枢纽城市的关键一招,也是融入大湾区新发展格局共建粤港澳国际一流湾区的题中之义。

湾区轨道上的佛山建设在持续推进,轨道枢纽能级得到显著提升。世界级港口和佛山机场、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加快推进或形成,国际航空航运枢纽竞争力显著增强;系统谋划佛山“两主四辅”的铁路客运枢纽布局,进一步完善了佛山铁路客运枢纽的服务,提升佛山枢纽城市定位。加强与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等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的交通联系,建设佛山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重点打造官窑、南鲲枢纽经济集聚区,在广佛交界区域建设现代物流产业集聚区,培育高端专业市场;提高丹灶货运站与三水南站、三水港口与丹灶片区之间的联运便捷性,推动丹灶铁路物流基地建设。推进枢纽内部轨道交通、道路客运、城市公交、出租汽车、航空候机楼等各种公共交通统筹布局建设,实现功能复合;国际运输网络连通度全面提高,公路铁路对外通道辐射能力持续提升,助力实现“12312”出行交通圈和“123”快货物流圈目标。

建设湾区轨道上的佛山,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更不是“敲锣打鼓喊出来的”,而是坚持统筹全盘、链式思维,始终以务实姿态将蓝图化为“施工图”,一步一个脚印干出的。

一是要有大格局。鉴于轨道交通建设周期长、资金巨大等实际情况,“跳出轨道看轨道”,必须从“政治账”“民生账”“经济账”等不同维度出发,全面、客观、准确看到轨道发展对佛山经济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树牢“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观念,坚决克服狭隘思维、本位主义,绝不能只算“小账”而失“大利”,“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二是要有大视野。“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主政者身处“局中人”,必须具备超凡的眼界和无比的魄力,在大湾区这个“棋盘”上下好“先手棋”,在轨道枢纽点位、线网站位层面上落“子”应无悔,充分发挥枢纽对产业布局、经济基准面等的辐射带动作用,牢牢掌握佛山发展的主动权和话语权,绝不能错失发展先机。

三是要有大手腕。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立足大湾区极点城市功能重要阵地,持续推进轨道交通基础设施硬联通,不断提升城市枢纽能级,完善现代物流体系,增强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功能,从而做大做强城市枢纽经济。以国家“两新”“两重”政策为契机着力打出一套政策“组合拳”,积极拓展多元化投融资渠道,主动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债等政策性资金支持,提前谋划储备一批重点项目和“两重”项目,做深做细做实项目前期工作,争取纳入国家和省项目库,“跳一跳,够得着的”。

向“新”而行,建设湾区轨道上的佛山,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正以全新的定位、全新的格局、全新的视野呈现到大家面前,并走向真抓实干的火热实践中,助力将“再造一个新佛山”美好愿景照进现实。

文/洪健海(作者单位:佛山市轨道交通局)


以上文章只是作者个人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佛山新闻网的文章均系佛山新闻网原创作品,版权归佛山新闻网所有,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尾图


(编辑:欧肖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