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佛山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召开,市长白涛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再次强调“要全力以赴‘再造一个新佛山’”,着实让人振奋。要实现“再造一个新佛山”,需要“进一步提振二次创业的精气神”,打通任督二脉。如何提振,想必政府部门已经找到路径和方法。笔者认为,施策办事更精准高效也是关键。
众所周知,佛山是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制造业城市,制造业作为基本盘,兴盛与否,直接影响GDP曲线升跌。佛山的制造业,又以与“家”相关的产业居多。近年来,房地产市场不景气,“有家就有佛山造”的制造业表现相对乏力,加之国际贸易关税大棒乱舞,出口市场多少受到影响,内外困顿。
政府出台不少举措,企业想了很多办法。一方面引进数字化、人工智能化高端的制造型企业,树立产业标杆,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一方面引导企业加大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运用,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经历一轮又一轮的市场大潮洗刷,优秀企业渐次脱颖而出,日益增多,生存能力更加强大。优秀的企业活下来了,开始谋划如何高质量的活下去,甚至有的企业提出“二次创业”口号比政府层面还要早两三年。“二次创业”是在强的基础上做大,或者在强的基础上做到更强,要想实现,必须在很多硬件、软件上下功夫。
增资扩产是最常见的,但前提要有土地建设新厂房。这些年来,佛山进行了一系列的工业园区改造,的确吸引了一些制造企业进驻,但也不能否认有些制造企业多了一个“房东”身份。也有一些园区因为进入门槛相对高,将一些真正需要土地建厂扩产的企业挡在了门外。笔者认为,工业园区改造应采取“先立后破”的方式,有针对性地了解本土优质企业的需求,不要过多地将征地、公共市政绿化道路用地等成本转嫁到地价款上,更不要用进驻后达产纳税额来让企业望而生畏。若继续这样操作,只能让更多优质企业挥泪道别,去周边外市或者更遥远的、扩产成本更低的地方安营扎寨。这样的例子不是没有,而是很多,有的外市工业园区内佛企扎堆,在里面转来转去还以为身在佛山。毕竟,作为企业,谁能拒绝地价便宜、服务优质高效、纳税相对低的招商条件呢?
其次,针对进驻企业建立服务专班,从拿地到规划报建、图纸审查、施工许可、用电需求、环评安评节能审查等,每一个环节都有专人协助指导,每一个难点都有专人协调沟通,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拿地即动工”。企业才能快速建设,快速投产,早日创收,为地方经济建设作贡献,实现企业与地方、就业人员的多方共赢。
再就是在企业经营的工商行政备案/审批上,实行“线上预审+只跑一趟”。目前从预审到正式递交纸质资料,再到领取审批结果物,企业办事人员要跑三趟。这里所说的线上预审不是指网上审批,而是企业将资料直接邮件发送到行政服务中心相关职能部门处,待到“线上预审”通过指令后,企业再携带相关纸质资料前往办理,并及时取得结果物,减少时间浪费。
在民营企业发展历程中,人才尤其是高端技术人才引进也是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尤其是非终端产品其品牌传播力受众有限,企业社会接触面相对也窄,自身难以吸引到优秀人才关注,亟需政府、高校和社会机构牵线搭桥。引荐要对口对路,有科研成果的要能快速转化为生产力,产生经济效益;有技术专长的,要能有效解决生产工艺技术上的难点痛点,研发生产出更有创新性、竞争力的产品,带出更多能复制的企业技术人才团队。
此外,我们在肯定“低调务实、开放包容、亲力亲为”的佛山企业家精神的同时,更要积极引导企业建立现代经营管理体系,开创企业发展新路子,做好一代二代企业家接力棒的培育工作,在守业基础上传承创新突破,迈上新台阶,让更多企业在佛山“二次创业”中,与佛山一道实现高质量发展。
文/天歌
以上文章只是作者个人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佛山新闻网的文章均系佛山新闻网原创作品,版权归佛山新闻网所有,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编辑:欧肖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