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有着一头利落的短发,个子不高,眼里透着坚毅,脸上时常挂着笑容,举手投足都有着一种自信和阳光之美。
她出生在一个父母双残的家庭,外人很容易放大她所遭遇的苦楚,而经历过的她反而越发坦然。
在她看来,照顾好父母和公婆,这是她应该做的事情,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她就是三水区大塘镇教育指导中心办事员何静达。近日,2023年第一季度佛山好人名单公布,何静达上榜“孝老爱亲类”佛山好人。
何静达(右一)与父母、儿子在小区树荫下聊天。
将苦楚变成铠甲 为父母撑起一片天
1982年,何静达出生在一个父母双残的家庭。父亲何均洪自小便患有小儿麻痹症,母亲李友兰则因婴儿时期的家庭意外火灾造成严重烧伤,落下残疾。为了维持家庭生计,父亲每天都去摆摊维修钟表,母亲则凭借裁缝手艺帮人制作衣服。
因为父母双残,家境贫困,何静达在小学受了很多委屈。同学们会嘲笑父亲奇怪的走路姿势,会取笑父亲自制的手摇三轮车。
何静达经常带着父母、儿子去旅游。
面对他人的嘲笑,年幼的何静达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便是好好读书,为父母争光。在学校,何静达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还当上班干部,获得很多荣誉,身边嘲笑她的声音越来越少。
随着钟表维修和裁缝生意日渐没落,何静达一家连日常的生活开支都难以维系。为了减轻父母的经济负担,也为了让弟弟能够继续读书,初中毕业后,何静达放弃就读高中上大学的机会,选择就读师范类中职,边读书边勤工俭学。
提及女儿当年的选择,李友兰便百感交集。“她读书真的很厉害,考过大塘全镇第一名,奖状摞起来有半个身子这么高!”李友兰一边比划一边对记者说,女儿无法就读高中这件事,一直像一根刺扎在他们心上,他们感觉拖累了女儿而感到愧疚。
但何静达从未觉得父母是自己的拖累。“虽然家里在物质方面不能给我最好的,但我不会觉得自卑,也不会嫌弃自己的父母。”何静达说,父母一直都在尽己所能给她和弟弟最好的条件。
“小时候家里没钱买玩具,爸爸会自己动手给我做玩具。”何静达至今还记得父亲用泥巴、废铁、木头给她做了一整套的厨房玩具,其中包括铁锅、锅铲、灶台、勺子等好多小玩意。
最让何静达感动的便是从她小学五年级上培训班开始,到初中三年毕业,何静达每天下晚自习都能在校门口见到父亲等待她的身影。
“学校到家有一段路,没有路灯,很黑,很暗,爸爸实在不放心我一个人回家。”何静达说,寒冬酷暑,不论风雨,整整五年,父亲从未有一天缺席。因此,她更加坚信:“我并不比其他人少什么,我的父母一直为我们创造属于我们的美好。”
师范中职毕业后,何静达在亲戚的支持下参加高职考试成功升读大专,在华南师范大学南海学院就读。
毕业后,有很多橄榄枝向她伸来。“当时在南海桂城的一所学校实习时,校长也曾表示想留我任教。”何静达说,正值青春年少,她也非常向往外面的世界。但考虑到父母,她还是选择回到家乡,回到父母身边,并考取了人民教师的岗位,来到母校大塘镇中心小学任教。
初入职场时,何静达每个月收入仅有1500元,她会拿出1000元给家人使用,尽己多能给父母最好的生活条件。
相互温暖 齐心守护幸福和谐之家
在同事的撮合下,何静达认识了自己的丈夫。面对未来的另一半,何静达始终将照顾父母作为自己择偶的大前提,第一时间如实告知男友自己的家庭和身上的责任。
“我决定跟你在一起,你爸妈就是我爸妈。”何静达至今记得刚恋爱时丈夫的誓言。何静达的丈夫也是一个很孝顺的人,婚后夫妻双方共同承担着照顾彼此父母的责任。提及自己的女婿,李友兰给出了很高评价:“我女婿比女儿还孝顺,可以说是万中无一!”
婚后,她最放心不下的便是父母。在丈夫的支持下,夫妻俩咬紧牙关,每个月何静达都拿出一半的工资给母亲购买社保。后来,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她和丈夫四处借钱,凑够几万元为母亲一次性买断了社保。
在何静达看来,父母操劳辛苦了一辈子,收入一直都不稳定。现在有了社保,每个月都能领到足够的钱支付生活开支,两老的晚年生活会更安心。
何静达和丈夫还常常带着父母出去旅游。“女儿带着我去了湖南、福建、香港、澳门……去过很多地方。女婿还出钱让我跟着亲戚去北京,去爬长城、看故宫。”李友兰笑容满面地说。
在何静达心里,无分你我,父母和公婆都是至亲。作为儿媳,她也一直尽心侍奉、礼待公婆,从未有与他们红脸的时候。公公婆婆是外地人,半生都有素食的习惯。一起生活,难免有诸多的细节需要磨合。何静达总是留心听从老人家的意见,尊重他们的生活习惯和信仰,让他们在家里住得心安。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其实很简单,就是相互包容、相互体贴、相互温暖。”何静达说,不管是丈夫和父母的关系,还是她和公婆的关系,她最大的感触便是他们一家人一直都在相互温暖,一直都在为对方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何静达的孝心还深深影响了自己的儿子。如今儿子也是外公外婆的贴心“小棉袄”。出门在外,他会抢着去推外公的轮椅;外婆累了,他就会给外婆捶捶背,捏捏肩。“我父母的孝心影响了我,我的孝心又影响了我的儿子,我很欣慰这份孝心能够代代相传。”何静达说。
用微光点燃希望,照亮残疾人家庭前行之路
教书育人14年,何静达在讲台上,陪着一帮又一帮的孩子成长。她爱讲故事,给孩子们讲得最多的,同样是百善孝为先。
在何静达所在的班级里,来自残疾人家庭的学生并不多。不过,有一个五年级的女孩阿欣(化名)至今让何静达记忆犹新。
阿欣的父母都是聋哑人。何静达刚接触阿欣时,便感觉她比较自卑,跟父母的关系也不太好。
何静达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何静达便找阿欣谈心,用自己的经历开导阿欣。“其实你所经历的,我小时候都经历过,但我们不需要因为家庭而自卑。”何静达说。
何静达的开导如同一缕微光照进了阿欣的世界,照亮了她的前行之路。阿欣慢慢地从沉默变得开朗,同时与父母的关系也有了改善。在寒假期间,阿欣还独自带着聋哑父母出国旅游,一家三口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假期。
“其实像我们这样家庭的孩子,心里难免有一道坎,迈过去就好了。”何静达说,很多像阿欣这样的孩子,需要别人帮助她迈过心中的那道坎。
因此,何静达在2018年正式注册成为佛山市志愿者,她会利用节假日看望残疾人家庭,拜访孤寡老人,并到三水区福利院开展探访活动,走近更多的弱势群体,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她说,自己和家人,不过就是这片土地上一颗颗不起眼的种子,无论长成参天大树,还是长成不起眼的小草,都希望能尽力报答土地不息的滋养。
文、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邵巧玲 通讯员李敏君
(编辑:黄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