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减负十条”如何落实?书记校长这样说(一)

2025-02-18 09:44 来源:佛山教育

新学期开启,佛山市教育局出台的义务教育“减负十条”正式落地实施,推动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综合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各校都有哪些新的教育教学举措?即日起,“佛山教育”推出系列文章,邀请部分学校书记校长为大家介绍。

佛山市华英学校党总支书记何轩:

华英学校高度重视减负提质增效工作,深刻认识到“减负十条”是贯彻国家“双减”政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必须严格落实。

佛山市华英学校开展机器人项目活动。

一是制定规范的作息时间表,利用课间、放学后组织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等体育活动,举办体育节、“校长杯”足球赛、篮球赛,激发学生运动热情。

二是提升作业质量,推行分层作业,学生自主选择;落实“熔断机制”,保障学生睡眠。

三是强化过程性评价,通过日常观察、课堂互动、作业反馈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学业质量。

四是开设科学探究课,举办科技节,激发学生科学兴趣。

五是推动“行走的课堂”,利用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等社会资源,组织校外实践活动;举办校园文化节和全科阅读课,营造书香校园氛围、提升自主拓展能力、搭建才艺展示舞台。

六是深化综合素质评价,完善校本评价方案,利用信息化平台记录学生表现,定期生成评价报告,引领育人方式转变。

佛山市华英学校附属小学校长 卢正东:

佛山市教育局“减负提质增效十条”的出台,是对当下教育现状深入思考与精准把握的体现,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有着深远的意义和积极的引导作用。“减负”不能一减了之,学校会集中力量研究“提质增效”方法。

佛山市华英学校附属小学开展体育小课间活动。

一是加强课间管理,在校园增设若干智慧体育系统,开放体育馆,让学生利用零散时间自主锻炼;开放图书馆、书法室,增设开放阅读空间和游戏空间,让更多学生在课间参与自己喜欢的活动。

二是以学校农耕园作为切入点,增设科学实验器材,引进专家讲师团进校,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三是通过家校协作共育的方式,充分调动社会资源,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各类教育基地,走进现代企业,参加多种生活文化体验,利用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是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加强家校沟通,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共同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

佛山市南海区南海实验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 潘光志:

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减负提质增效” 已成为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任务。学校将积极响应“减负提质增效” 的工作要求,借助数字赋能,具体做法如下:

南海实验小学学生在课间下棋。

一是严格执行作息规定,让自愿早到校的学生在晨间自主选择运动类、探索类、阅读类等活动,学校借助智慧校园平台助力管理。

二是课间15分钟,周期式将教室和走廊划分为多区域,如:游戏区、益智区、社交区、探索区等,借助电子班牌助力课间管理。

三是确保每日一节体育课,借助智能手表、智能跳绳等智慧体育设备确保体育活动的实效性。

四是成立由校长挂帅的监督小组,同时成立减负提质的作业设计部门。建立作业信息化管理平台,及时反馈作业量、作业类型、作业时长。公布和落实“熔断机制”,推行“一周一日无书面家庭作业日”。

五是每个学年开设为期两到三个月的科技节,借助社会资源开展校外实践活动,实现“行走的课堂”。

六是借助数字平台对学生德、智、体、美、劳进行过程性评价,建立数字档案,形成数字画像。

佛山市顺德区京师励耘实验学校党支部书记 彭志洪:

佛山市教育局发布的义务教育“减负十条”是深入贯彻落实“双减”政策、深化教育改革的创新实践。政策的推行直击教育痛点,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减少“小胖墩”“小眼镜”现象,推动学科与综合实践的深度融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新学期,学校将积极探索、认真落实,主要有以下举措:

顺德区京师励耘实验学校学生在做阳光操。

一是严格执行作息时间规范,采用长短课、大体育课确保每天一节体育课落实到位,结合大课间、微体育,确保每天2小时体育活动足时足量,依托已有的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丰富多样的体育特色课程。

二是推行“作业熔断机制”与“周三无作业日”,全力保障学生睡眠与自主时间。

三是结合顺德区科技馆等平台,引入科学副校长入校,拓展学生的科学实践空间。

学校将以此为契机,在“生命教育成就品味”的办学理念指引下,努力构建“五育并举”的育人体系,成为贯彻落实“减负十条”的窗口示范。

佛山市华英(高明)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 陈佛新:

“减负十条”是推动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对提升育人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意义重大。学校以“全人教育”和“可持续教育”作为办学特色,重视学生全面成长,此前已取得一定成果,比如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各类课程,保障学生基础素养发展;优化作业设计,控制作业总量。接下来,学校将进一步深化落实。

华英(高明)学校组织大课间武术操。

作息时间方面,严格执行规定,确保学生充足休息。

课程与活动上,每日开设1节体育课,保证2小时综合体育活动时间;课间时间调整为15分钟,丰富课间活动。

作业管理上,推行分层、弹性作业,落实“熔断机制”与“无作业日”。

考试管理上,严格控制频次,强化过程性评价。

此外,积极开展“科学探究一小时”和“行走的课堂”活动,深化综合素质评价,建立校内声誉评价制度,确保“减负十条”扎实落地,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提升教育质量。

佛山市三水区实验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 邓妙珊:

学校将坚决贯彻落实“减负十条”有关规定,以“五育融合”为引领,创新构建“强体魄·润书香·优教学”三维育人体系,通过三大特色工程系统推进“减负提质增效”工作。

三水区实验小学组织学生开展阅读。

一是构建“1+1+15”阳光运动模式:每天1节体育锻炼课,1次阳光大课间,每个课间开展15分钟体育游戏,保障每天2小时综合体育活动。创新开发走廊跳格子赛道、连廊体能角等“微运动空间”,让每个课间跃动健康活力。

二是推行“晨启静读+亲子品读”双线机制,保障每日“品质阅读一小时”。实施“三维共读”计划,即学科联动开展全科阅读指导、班级开设阅读分享课深化同伴共读、家校协同推进“亲子阅读”,打造书香成长链。

三是深化“一主两翼”课程教学改革。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课堂教学创设生活化情境,作业设计“基础+拓展”分层任务单,评价建立“课堂表现+实践档案”多维体系,形成“课堂增效—作业减负—素养提升”良性循环。

(编辑:梁智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