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相关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的通知》,将重点整治频发的大数据“杀熟”乱象。你是否亲身经历过大数据“杀熟”?多部门实行相关整治行动,你认为能否有效整治频发的大数据“杀熟”乱象?你认为消费者应该如何提高自己的数据安全意识和维权意识?
《大山小议》第193期精选留言获奖名单:
@dlond1981、@与钧彤行、@成casiz、@坐着陪我吹吹风、@月季、@安、@张全林、@车仁Cr、@少喝奶茶、@Peabody、@蔡振步、@翠芬、@tale 、@豆芽、@轩宝、@yu、@Y&Miny、@快递小哥伟仔、@王晓琦、@中国红、@星晴、@~~、@HGH、@牛奶加糖会醉、@剑试天下、@米小跳、@东哥、@Ber仔、@杨宇强(小强)、@艳阳天、@凞、@志、@七分、@珍惜拥有、@旧城烟火、@^O^、@粤北养猪仔、@敬恩、@菜小菜
恭喜以上39位网友的留言获选为优秀留言,获得稿费30元~
部分获奖优秀留言节选展示:
1、@dlond1981
采用大数据“杀熟”的平台,利用法律法规监管漏洞获取不正当竞争优势,明目张胆地破坏了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挤压了其他诚信合法经营企业的生存空间和侵犯广大消费者的隐私,不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破坏了清朗的营商环境。同时,这一行为阻碍行业自身创新发展。假设企业都热衷通过“杀熟”轻松获暴利,势必会使其将精力放在获取用户数据和操纵价格上,而非投入到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和服务质量提升等方面,阻碍整个行业的创新发展,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2、@与钧彤行
我们要认识到资本都是逐利的,消费者不可能完美避开,虽然多部门已出台相关规定不允许“杀熟”,但很可能是治标不治本。毕竟企业为拓展新用户,可采取不同定价策略的方式抢占市场,即使采取新旧用户均为同一价,商家仍然会在后续为新用户提供更多的“暗福利”优惠确保“新用户留存”。因此,价格歧视将会一直存在,我们更应该学会做个理性的经济人,如果希望在旅行中订到低价机票、酒店等,可以采用换手机+新用户+多渠道比价的方式来避免“杀熟”。当然更重要的是保护自己信息,不要随便点击授权发送。
3、@成casiz
在平常生活中,我确实有过主动干预以避免大数据“杀熟”的经历。比如关闭了多个平台上的个性化推荐和广告推送功能。这样做虽然不能完全避免被大数据“杀熟”,但至少可以减少平台对用户行为数据的收集和分析,采取措施来保护自己的数据隐私和权益。另外,尽量避免在公共Wi-Fi下进行敏感操作,如登录网银或进行大额支付,以防止数据被窃取或监听。为了提高消费者的数据安全意识和维权意识,我认为应该加强相关教育和宣传。政府和媒体可以开展宣传活动,提醒消费者注意数据安全,并提供相关的维权渠道和方法。
4、@坐着陪我吹吹风
我们作为消费者应提高数据安全意识,关闭不必要的个性推荐、广告推送等,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和隐私数据。同时,我们在购物前,可以先在其他平台或实体店进行比价,确保自己购买到的是合理价格的商品,货比三家。如果最后还是发现自己被“杀熟”,应勇敢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可以向平台投诉,要求退款或补偿;也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或相关部门举报。同时,提高消费者的警觉性和维权意识至关重要。只有当我们都学会保护自己的权益,才能共同抵制这种不公平的定价行为。
5、@月季
信息时代,生活处处是算法。有时团购点小吃,同一个商品,第一次买的用户低于原价,第二次买的用户则是原价。现在网络消费品平台内在逻辑算法错综复杂,因为程序设置问题,有时商家收割了消费者,有时消费者薅了羊毛。甚至商家和消费者有时候都无所适从。希望消费平台多把精力用于保障买卖双方利益上,相关部门不能让平台随意改动消费规则,维护市场经营稳定,保持消费者信心,相关治理行动势在必行。如果被大数据“杀熟”,我的做法是做对比截图举报,有图有真相。
6、@安
每个智能设备有自己的唯一MAC地址,就是自己的身份证。应用程序安装到手机上,马上读取设备的信息,直接上传到云端服务进行用户的画像分析,如果该设备售价比较高,可能用户画像描绘为价格不敏感。客户对每一次的商品浏览,时间的长短,售价高或者低,每个商品从浏览成交的时长等一系列痕迹,每个动作都会在云端进行分析。我们作为用户,只能了解算法的特性,比如使用不要太贵的智能设备进行比价,当应用程序过度要求访问设备权限的时候及时选择拒绝,发现订单存在阴阳价格的时候及时向平台投诉,职能部门立法要求平台不能过度算法计算每个用户的价格要公平对待。
7、@张全林
大数据“杀熟”这种现象,背后是一个算法治理问题。在巨量的信息面前,靠人工监管、靠消费者自己去“货比三家”,都显得挂一漏万,难以全覆盖有效及时纠治“杀熟”弊端。在算法上出的问题,还要靠算法治理来解决。这中间,算法不会树大自直,需要用良法善治,倒逼算法崇德向善,不敢也不能“杀熟”作恶。
平台想谋求长远利益,就必须善尽第一责任,远离“杀熟”小花招。算法一经问世,就携带着公共属性。平台理应补齐“公共责任”和“社会伦理”之短板,驾驭好算法,使其运转逻辑透明,向善发展,拒绝潜规则和暗箱操作,不搞公器私用,造福而不作祸,为营造良好网络生态和保障商业公道出力。
8、@车仁Cr
9月和朋友去柳州旅游,我在某抖看了一家连锁酒店的标准间399元/间,在某团上同一家同房型359元/间,我朋友新注册,看到的价格仅每晚339元/间。这就有点离谱,老用户比新用户花费更多的费用,支付更高的价格购买相同的商品或服务,导致我们的个人经济利益受损。但是我们在发现自己被大数据 “杀熟” 后,往往面临举证困难的问题,很难获取足够的证据来证明平台存在价格歧视行为。所以我觉得需要出台更多的法律法规为整治大数据 “杀熟” 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和规范,加大了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能够对平台企业起到威慑作用。
9、@少喝奶茶
某些平台如果都企图通过“杀熟”的手段来赚取利润,那么就不会将心思放在提升产品质量和优化服务水平之上。这会导致整个市场的竞争环境就会变得恶劣起来。那些踏实做产品的平台,由于不愿意采用“杀熟”这种不良手段,可能就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不利于整个社会生产的良性循环。
希望多个部门在对这种乱象进行有效整治的时候,可以从不同的方向切入。然而,要想彻底整治这一现象并非易事。要知道,大数据“杀熟”有时极为隐蔽,很难被察觉。但是,只要多个部门持续努力,不断地完善监管举措,相信这种乱象是能够逐步减少的。
10、@Peabody
大数据“杀熟”现象,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阴暗面,正悄然侵蚀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秩序。我认为,多部门的整治行动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但要真正有效整治大数据“杀熟”乱象,还需在以下几个方面持续发力:一是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明确大数据“杀熟”的定义、认定标准和处罚措施;二是提升监管技术,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算法进行监测和评估;三是增强消费者意识,普及大数据“杀熟”的知识和识别方法;四是推动行业自律,鼓励企业遵守公平定价原则。
更多内容:多部门重点整治!你被大数据“杀熟”过吗?
*版权声明:留言均为作者个人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涉及版权问题均由留言者负责。最终解释权归主办方所有。
(编辑:黄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