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石湾,这片古老的陶艺圣地,正迎来新一代青年陶艺创作者的崛起。
不久前在佛山美陶湾举办的“101010”魏华师生作品展上,除了展出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魏华的作品,还有其10位学生在石湾十年耕耘的汇报展览。这些陶艺作品,见证了这些“学院派”青年陶艺创作者在石湾这片陶艺沃土上,从初来乍到、扎根生长到茁壮成长的历程。
能否吸引年轻人到来和扎根,关乎一个陶瓷产区的未来。石湾一直致力于吸引、留住新鲜“血液”,为未来发展蓄势赋能。
魏华师生作品展是石湾陶艺人才传承、汇聚的一个侧影。目前,石湾聚集了一大批陶艺生力军,这些怀揣梦想与激情的青年陶艺创作者们,深入挖掘传统陶艺的精髓,勇于探索与创新,将当代审美与设计理念融入其中,为古老的石湾陶艺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创意。
自由创作者陈志荣、罗美云:
步入陶艺门,夫妻共筑梦
走进石湾莘岗村的牌楼,沿着蜿蜒村道走到一家小超市,旁边有一栋外墙铺着粉色瓷砖的村屋,其中两层便是陈志荣和罗美云的工作室和住所。
夫妻二人是广美的同学,十年前追随老师魏华的脚步来到陶艺的沃土——石湾,并在当时的广东省大学生陶艺孵化基地工作。石湾给青年人才提供了人才公寓,帮助他们成长。在这里,他们得到了老师的悉心指导,也感受到了石湾陶瓷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无限魅力。
羽翼丰满后,他俩选择“单飞”。
在创业初期,陈志荣和罗美云以石湾为圆心,一边创作,一边跑各种创意市集,卖自己的原创陶艺作品。酷暑天打包、背货、卖货,既要力气也要韧劲。凭着这股韧劲,他们在石湾闯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2016年,他们迎来了事业的转折点。他们在南风古灶园区内开了一家陶艺店,这家店铺成为他们展示作品的平台,也是他们的艺术梦想启航之地。在这里,他们创作出了众多备受人们喜爱的陶艺作品,如“石折”“听云”“潭影”系列等,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他们精湛的技艺,更融入了他们对石湾陶瓷文化,以及对人与环境的深刻理解和创新思考。
陈志荣、罗美云一家三口。受访者供图
“石折系列的器物是源于对岩石表面肌理的一种描述,将石头表面粗糙的质感转印到陶瓷的表面,再通过模具成型的方式对其进行解构重组,折合成器。”陈志荣说,器物表面质感粗糙坚硬,但整体轻盈透光,形同折纸。
“听云”“潭影”则是一白一黑的呈现,白瓷黑陶,听云袅袅,潭影悠悠。这两个系列的创作灵感源自于罗美云日常爱逛的公园,在湖边看到水草的倒影,云雾缭绕的天空,都被她定格于作品中。
“我想让人们在使用器皿时,也能联想到在湖边的感觉。”罗美云说。
近几年,夫妻俩的陶瓷技艺日渐成熟,凭借各自的作品,斩获数个“石湾杯”青年陶瓷大赛的奖项。
两年前,他们转战线上,结识了一批买手,开拓了稳定的销售渠道。两人也迎来了爱情的结晶,一个可爱的“小棉袄”。
陶艺逐梦十年,陈志荣、罗美云真正在石湾扎下根,事业家庭双丰收。
Altra Design艺术设计品牌主理人刘宝怡:
“不被定义”的艺术创作者
把意象化的意面印在抱枕气球上,挑战传统美学的非“黄金比例”陶瓷花器,并不“日常”的陶瓷面膜和卫生巾……艺术是匠人创作感情的传达,在刘宝怡独树一帜的作品中,陶瓷不再仅仅是实用的器皿,而是成为了一种表达思想、传递情感的媒介。
她善用陶瓷材料的特性和工艺技巧,把充满趣味性、具有公共话题性的艺术作品呈现于公众视野,对自己、对生活、对社会问题开展“提问”。
在她的手中,陶瓷引领着观众跨越物质层面,深入探索作品的内在意蕴。
刘宝怡的艺术理念深受其学习经历的影响。
“最初选择陶艺的时候懵懵懂懂,学着、做着,就发现自己喜欢上了。”2014年从广美毕业后,刘宝怡便奔赴意大利博洛尼亚美术学院,修读与之相关的专业。在异国他乡,她在自由的艺术氛围中不断思考、探索。
她深入剖析器与建筑、器与环境、器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这些思考如同一股股清泉,滋养着她的艺术创作。
学成归来后,面对众多选择,她毅然放弃国内一线城市,直接来到石湾。这里有她的恩师、同学和朋友,还有悠久的陶瓷文化历史,以及鼓励创新、包容多元的艺术创作环境。
年轻一代陶艺创作者的艺术风格、市场受众和半径,与前辈们不大相同。他们普遍尝试探索贴合当代形态的艺术表达和审美情趣,刘宝怡也一样。她创立了Altra Design艺术设计品牌,扎根石湾陶艺土壤,用石湾的泥料,创作出大地色的《和·合》系列等陶艺作品,与现代设计空间融合,为追求个性艺术空间的人们提供更多选择。
她在物中嵌入设计,卖的不仅是陶瓷,更是一种与物相匹配、具美感的环境和氛围。
刘宝怡在创作。受访者供图
如今她还在高校教学。“艺术创作是一个需要沉下心来坚守的事业,希望艺术教会学生的不仅仅是一种无关情感的视觉输出,更是会治愈自己,同时还能感染他人,具有能量的艺术。”她说。
从懵懂未知出发,到致力传承创新、教书育人,刘宝怡将继续用自己的方式,创造美,让人感受美。
有喜陶艺工作室主理人彭志豪:
既是陶艺人,也是美好分享者
彭志豪与石湾的结缘始于2013年。在结束了韩国的一个陶艺训练营后,他便背着行囊,追随恩师,来到了佛山石湾。
彼时的他,对未来充满了迷茫。
石湾给了他陶艺“充电”和直面市场前的“缓冲区”,各种工具和窑炉是现成的,可免费使用。他用了两年时间,潜心技艺、沉淀自己。对于未来,他脑海里的规划图,也越来越清晰。
随着时间的推移,彭志豪的技艺日益精湛,他的作品也逐渐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随后,他在南风古灶景区茶文化街,开设了自己的店铺。在店里,他埋头创作,做器喝茶,游客进店,便与游客介绍作品,分享自己的陶艺理念。
彭志豪工作室进驻了柒号陶仓。李晓莉 摄
他对古物情有惟牵,对茶盏情有独钟。
2022年开始,石湾大力建设美陶湾,各种文化创意载体陆续“登场”。2024年,柒号陶仓开始运营后,他与一大批青年陶艺创作者一起,免租金入驻这里。在他的工作室内,古朴和典雅的气息扑面而来,处处都是他在各地淘回来的古老桌椅、亮格柜等,各式茶盏、花器点缀其中,与环境和谐相融,营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氛围。
最近常出现在展览中的是造像系列和南瓜壶系列的茶器。这个系列的器皿,像未经深加工的“自然蔬果”,有着其天然的形状和颜色,陶泥呈现出粗糙的纹理,壶柄转折出随意的线条,壶身在光照下,泛着浅浅的油光。
陶艺人离不开石湾这片土地的支持和滋养,也离不开对美有更高追求的人。“文化创意产业转化慢、周期长,陶艺作品需要美来加持,需要更多具有审美能力的人进入市场。”彭志豪说,政府、手艺人等各方需要齐齐发力,持续提升环境氛围,既要传承又要创新,把艺术审美融入人们日常生活中。
为了培育更多受众,他以手作博主的身份,带着自己喜爱的陶艺作品,还有小黄狗“丁丁”,日常在小红书和抖音分享笔记,吸引了大量粉丝的关注。
通过线上线下的互动,彭志豪逐渐建立起了自己的品牌影响力和粉丝群体。他的分享让更多人了解到石湾陶瓷,也激发了更多人对陶艺的热爱和追求。
“有更多人一起爱陶、玩陶,石湾陶瓷的未来充满无限可能。”他说。
采写:南方+记者 李晓莉
(编辑:黄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