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长江南岸的甘蓝和白菜喜获丰收,产销两旺。车行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潘家湾镇,青翠欲滴的蔬菜连绵成片,村民熟练地采摘、装筐,一辆辆货车载着新鲜的蔬菜沿着循环畅通的产业路,运往天南海北的蔬菜市场。
贯连潘家湾镇潘家湾村、肖家洲村、四邑村等村庄,长约10公里的蔬菜长廊依长江而建,距离武汉中心城区约70公里,武深高速公路从其间穿过,便利的交通让嘉鱼蔬菜不仅畅销全国,还远销日本、韩国、俄罗斯、加拿大等国。
57岁的肖家洲村村民叶祥松是种菜的“老把式”,这几年他发现,随着家门前的路越修越好,自家的蔬菜也越来越好卖,每年8月开始育苗,10月还未完全成熟,就都被合作社介绍的客户预订了。“路越修越好,收入越来越高,家门口的‘四好农村路’是通往幸福生活的致富路,真心感谢党的好政策。”
蔬菜种得好,要运得出,才能销得旺。嘉鱼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刘长军介绍,交通运输部门开通集客货邮(游)于一体的蔬菜专线,配备42辆带有大型货厢的纯电动公交车,既方便村民出行,也实现了蔬菜快速运输。
肖家洲村村级路长、村党总支书记蔡建红见证了蔬菜基地从泥巴路到3.5米宽水泥路,再到双车道沥青路的变化。“以前蔬菜要用拖拉机转运,一车最多运几百斤,现在货车直达田间地头,一车运输几万公斤,周转费变成纯收入进了菜农腰包。”蔡建红说,蔬菜长廊建成后,村里新增蔬菜面积5000亩,每亩收入最高可达近万元。
这是十年来我国农村公路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助力“三农”工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一个缩影。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贫困地区新改建农村公路超过140万公里,新增超过45000个乡镇和建制村通客车,2019年实现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2020年实现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全部通客车,兑现了小康路上不让任何一个地方因为交通而掉队的承诺。
同时,农村地区交通条件的持续改善,吸引了资本、项目和人才向农村流动,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拓宽了农民群众致富增收渠道,让老百姓的生活越过越红火,党心民心贴得更紧、更近。
在陕西省留坝县玉皇庙镇两河口村的露天院坝里,游客们围炉而坐,煮着坝坝茶,吃着户外小火锅,满满人气点燃乡村袅袅烟火气。
近年来,留坝县构建“快进+慢游”交通网络,精心打造“秦岭最美廊道”——全长171公里的交通旅游环线,并将其作为交通强国陕南交通旅游山水画卷试点项目线路。依托这条廊道,留坝实现了将环绕“绿水青山”的公路优势转化为建设“金山银山”的现实生产力。
“我以前在外地做咖啡,后来看到家乡游客越来越多,就决定回家创业。”杨先生是土生土长的留坝人,之前在城市打拼多年。近两年,随着留坝旅游环线的知名度越来越高,慕名而至的游客也越来越多,他一天销售额最多可达四五千元。
走进安徽省天长市长山村,虽已进入初冬,但村里依然花木葱茏,沥青路面干净整洁,乌瓦白墙的农家小屋错落有致,村庄院落开满鲜花,随处可见操着外地口音来养生度假的游客。
“小时候山里就是烂泥石头路,到乡里上学,几里路要走个把小时。现在宽敞的旅游风景道修到家门口,出行真方便。”村民柏玉春脸上洋溢着喜悦之情。柏玉春在北京从事装修工作10年,看到家乡公路、村容村貌发生巨大变化后,就回来开了村里第一家饭店——小柏农家乐。
“饭店生意越来越好,节假日最多能接待游客20多桌,主要是南京、扬州、上海等周边城市的旅游团,甚至还有外国人。”柏玉春说。目前,长山村有4家农家乐和1家三星级宾馆,山里养鸡、河里养鸭鹅,经济又实惠的农家菜颇受游客青睐。
十年来,我国新改建农村公路250万公里,截至2023年底,中国的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了460万公里,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形成了一条县道沟通城乡、乡道往来交织、村道抵田连户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网络。
“经过多年努力,我们搭建了通村畅乡、连片成网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构建了普惠公平的农村运输服务体系,农民出行从走得了到走得好,农村物流从运得出到运得畅。”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副司长侯振兴表示,各地通过农村公路建设引导广大农民就近就业致富,“四好农村路”成为名副其实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
(编辑:梁智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