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镇域经济,佛山再亮新招。
在11月9日和20日召开的两次市委常委会会议上,狮山、北滘、大沥等镇街党(工)委书记分别汇报了推进“百千万工程”工作进展。
谈进展、讲思路,更是在谋举措、促实干。
这背后,是佛山建立了市委常委会会议听取镇街推进“百千万工程”工作汇报机制,是市委在工作方式上的一大创新,体现了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
借助佛北战新产业园建设,南海区狮山镇正在构筑产业“新”版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王伟楠摄
继今年9月出台《关于支持建设“千亿镇街”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后,佛山在指导镇街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上持续加码,推动竞标争先、提质进位,充分体现了抓头号工程的领导力、指挥力、执行力。
花这么大的气力抓镇域经济,佛山在下一盘什么大棋?
乡镇是联城带村的重要节点。换句话说,没有镇域经济的发展,很难带动村居一级发展,也就很难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也因此,乡镇注定是推进“百千万工程”的主战场之一。广东省委印发的《关于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提及,集中资源力量,培育更多全国经济强镇。
落实这一要求,佛山有独特的优势,更有强烈的担当。
前段时间,《2023年全国千强镇发展报告》出炉。从全国看广东,有112个镇入选,排名第三;从广东看佛山,有19个镇上榜,仅次于东莞。而从地区生产总值来看,佛山有12个镇街突破了400亿元。
如果说千强镇是镇域高质量发展的代表,那么千亿镇则是镇域经济的塔尖。据赛迪顾问统计,2022年全国共有53个千亿县。这意味着,千亿镇的经济实力,已经超越全国近半的百强县。目前全国有4个千亿镇,佛山独占2个——狮山、北滘。
这些排名和数字,从一个侧面彰显了佛山镇域经济的傲人实力,也让佛山成为观察全国镇域高质量发展的绝佳窗口。
一汽大众新能源汽车车间现场。
在推进“百千万工程”中,抓住镇域这个节点,推动能级跃升,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发力点——通过打造城市新的增长极,让更多的资本、技术和人才向镇域流动、集聚,进而增强对周边的辐射带动力。
对正在创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市的佛山来说,这样的布局谋篇,是强区促镇带村的关键之举。打造更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镇域经济,将成为佛山创建示范市的一项标志性进展。
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经济强镇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梳理这些经济强镇的成长史,尽管资源、区位各有不同,但有一个相对普遍的秘诀:制造业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深厚的工业根基,发达的民营经济,成就了他们今天的地位。
苏州的玉山镇,坐拥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昆山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两大国家级产业园区,集聚了昆山三分之一的企业。
东莞的长安镇,以“OPPO、vivo手机的故乡”知名,构建起2000亿级的电子信息、500亿级的五金模具等产业集群。
佛山的北滘镇,坐拥世界级的家电产业集群,产值占全国家电产业总产值的10%。
美的库卡智能制造科技园。/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周焯杰摄
可以说,制造业是镇域经济一路崛起的引擎,也是未来跃升的动力。今年以来,佛山镇街在工业发展上的表现抢眼。大良街道先后引进赛威SEW、科陆电子等6个标杆项目,总投资超过120亿元;1~10月,北滘镇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9.6%。
培育优势产业,加快形成集群,将是佛山做大做强镇域经济的不二法门。
产业提升,要有抢抓机遇的敏锐眼光。比如即将开通的深中通道,将使容桂更好地承接广深两地技术和资源外溢。
能级跃升,要有补齐短板的应对举措。佛山的不少镇街,在产业发展上还存在瓶颈,有的缺乏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有的面临结构性矛盾和内生困境,需要创新思路、勇于突破。
补齐短板、做强长板、厚植优势,这是镇域经济迈上新台阶的链式支撑,也是通用密码。
镇街的发展,既要兴产,也要聚人。
这意味着,一个镇街的辐射带动力够不够强,除了看经济体量,还要看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居环境等方面。拥有完善的服务圈、兴旺的商业圈、便捷的生活圈,才能肩负起治理中心、服务中心、经济中心的多重角色。
城镇面貌、基础设施上的欠账较多,恰恰是佛山很多镇街的“硬伤”。在提升产业实力的同时,镇街在答好“四道题”上尤其需要用心用力——环境综合整治优先题、风貌管控必答题、美丽圩镇建设加分题、绿化美化基础题。只有功能品质提升了,宜居宜业承载能力提高了,才是人民期待和向往的“强镇”。
北滘新城区。/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周焯杰摄
要想破解这些方方面面的问题,必须依靠改革,激发最深层的动力。为此,佛山赋予“千亿镇街”区一级和部分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支持它们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社会治理等重点领域深化改革、大胆探索。
用改革开路,“放活”权限、“盘活”资源、“激活”要素,才能释放镇街自身发展的最大潜能。
当镇街发展有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进入自我加速的成长通道,展现出“棘轮效应”,镇域高质量发展就会形成良性的实现机制。至于坊间热议的“谁最有望进阶为下一个千亿镇街”,反倒没那么重要了。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评论员刘江
(编辑:杜思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