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提出,“深化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应用,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
数字技术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动力源。近年来,佛山市生态环境局主动顺应数字时代生态环境高质量治理、高水平保护的需求,以打造半城山水满城绿的绿美佛山为总目标,积极推动数字技术与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合,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一网统管”项目建设,为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注入强劲动能。
目前,佛山市已初步建成全市域生态环境政务数字化管理平台,构建了生态环境全链条智慧化精细化管理新模式,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决策、监管治理和公共服务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和保障,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化、精准化、智能化水平。
全市域生态环境“一网统管”
佛山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河湖密布,山林茂盛,湿地广袤,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素有“岭南水乡”美誉。同时,作为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广东重要的制造业中心,佛山有污染物排放的企业接近8万家,企业污染物是否达标排放,与全市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息息相关。
全面掌握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科学、精准地监管企业和环境风险源,是构建碧水蓝天绿地生态网的关键之举。因此,佛山市提出,到2027年全市生态环境系统使用一个统一的数字化平台,共享一套数据资源中心。基于佛山市“一网统管”整体技术框架,市生态环境局以底座重构、中台整合、数据聚合、业务融合为主线,全力推进生态环境“一网统管”项目建设,通过统一系统开发标准和技术框架、统一共性应用组件、统一用户管理体系,实现生态环境信息化、集约化、一体化、国产化。
其中,“一体化”即依托垂直管理、坚持市区联动,集攻坚之力推动市域“一网统管”,统筹建设覆盖市、区、镇三级的生态环境统一数字底座。“集约化”即坚持重构改造,不搞大拆大建,好功能、好应用复用,做到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共性应用、统一规范运营。
生态环境“一网统管”项目启动以来,市、区两级系统数量大幅缩减,每年节约建设不少运维资金,解决了原本各信息系统无法互联共享、应用无法协同、账号无法互通以及重复投资建设等问题。
以“数治”之力守护大生态
在高精地图上随机点选市内5公里范围,系统就能迅速显示该范围内的点、线、面环境要素,包括污染源点位、入河排污口、水质监测站、空气监测站、土壤监测点、饮用水源地、自然保护区、河涌及流向等。生态环境工作人员可“一键导出”选定的信息,用于分析研判,或形成调度清单并快速发布至移动端,开展更有针对性的现场检查。
这就是佛山市基于生态环境“一网统管”打造的“佛山市生态环境成果一张图”。目前,“成果一张图”已融合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环境敏感点、水、气、土、声、自然生态、污水管网、环境基础设施、主要工业园区等12类共110个专题图层,实现生态环境全要素“可视”“可查”“可分析”“可调度”协同管理。
同时,佛山市全面优化“感知一张网”,接入不同要素、不同层级、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互联网分散监控设备,打造了生态环境物联网平台、污染源在线监控平台。
其中,生态环境物联网平台接入了全市所有镇街的大气自动站、市考断面以上的水质自动站和固定源末端监控、视频监控、过程监控的数据。污染源在线监控平台则融合了污染源产污-治污-排污全过程能耗监控、过程监控、排放监控和AI信息智慧,创新升级污染源在线预警、非现场监管等实战场景闭环管理,实现污染源状态动态感知、实时分析、精准溯源和施策。
佛山市还构建了以排污许可证为核心的污染源全量数据资源中心,所有涉污企业的业务标签、关键排污信息、产治排信息、周边信息、现场检查记录、监测和监管信息等一目了然,助力分行业精细化监管和预警。
“数智”赋能环境治理现代化
通过大数据归集,形成“点上检查发现问题、线上数据分析问题、面上政策解决问题”工作模式,促进污染防治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通过大数据对比,污染溯源更精确,对影响环境质量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对症下药”,对企业实施宽严相济差别化监管;通过大数据分析,明确典型行业产污、治污、排污规律,形成标准化、定量化治理指南,分行业开展精准治理;通过大数据筛选,及时发现、依法查处产污、排污异常企业,减少非现场执法,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
佛山市坚持数据赋能、迭代开发原则,推动智能环评、污染源在线预警、移动执法、非现场监管等实战场景建设,并基于生态佛山APP推动全链条全场景贯通融合,实现“档案在线查、周边实时看、信息掌上报、结果马上签、调度一键办”,系统治理、精准治理、科学治理、依法治理的水平不断提升。
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深化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建设,推动思想观念、角色定位、工作模式和业务流程四个变革,不断丰富“一网统管”新应用新场景,以数字化赋能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绿美佛山生态建设。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谈飞洋 通讯员黎娟
(编辑:杜思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