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积极推进“三改联动” 打造高品质产业新空间

2025-02-09 07:53 来源:佛山日报

在日前正式获批的《佛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中,国务院将佛山的城市性质明确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节点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将佛山的核心功能定位为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承载地。

  土地是最基本的经济发展要素之一,激活土地要素,资本、劳动力和技术等其他要素才能持续涌入。

  《规划》提出要积极盘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精准配置新增建设用地,鼓励土地功能复合和立体利用。积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动具有佛山特色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有与之配套的产业空间。佛山将按照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部署要求,以“三改联动”为抓手,统筹推进区域布局改优、土地制度改革、工业园区改造,打造高品质产业新空间,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强化规划引领促区域协同发展

  作为广东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佛山的空间重构首先瞄准区域协同。

  以样板为全局探路,是重要的方法论。2024年,广东规划建设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就是要打造乡镇村现代化建设样板,探索区域协同、城乡共同繁荣的新路径。

  在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上,佛山提出要探索沿江发展新路径,把沿岸产业、航运、文旅、生态等资源串联起来,强化市级统筹、规划引领、镇村协同、要素保障,打造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的样板。

  佛山市高质量发展大会明确提出,以中部的丹灶、西樵、九江、龙江、白坭、西南六个镇街为核心区,高标准建设环西江-北江区镇村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打造区域发展新增长极。

  这是佛山对两江宝贵资源的精准把脉。

  这个片区位于佛山中部,是东部与西部的过渡区,产业各具特色、文旅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拥有高质量发展的广阔空间和无限潜力。这些独特优势彰显佛山立足当下、谋划未来的战略眼光。

  此次高质量发展大会,进一步明确环西江-北江区镇村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概念,并首次透露核心区镇街范围。这将为相关区、镇街带来重大利好,加快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土地瓶颈

  走进南海区里水镇汤村村、小布村,华穗耘谷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近千亩的连片土地映入眼帘。

  2022年6月,里水镇引入由广东华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广东丰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展的华穗耘谷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作为佛山首个以社会资本角色投资参与耕地保护和耕地恢复建设项目,该项目通过对农用地进行集约整合,使分散、零碎的农用地得到集中利用,实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

  这是佛山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土地瓶颈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佛山通过土地制度等一系列改革走在全国全省改革前列。但随着发展的深入,土地开发强度高、用地碎片化、土地利用效率不高、工业不连片、城乡人居环境亟须改善等问题已成为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瓶颈。

  为重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佛山以顺德区杏坛镇国家级试点和南海区省级试点为抓手,聚力三个“点”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走出一条内涵式、集约化发展的新路子。

  以南海区为例,近3年间,村级工业园拆除改造近2.6万亩,综合整治近6.2万亩。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南海推动了土地连片集约、腾挪归并,实施整治项目超1100个。

  在佛山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佛山还明确提出积极推进集体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同权同价,加强农村宅基地规范管理和有序利用,全面开展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推动存量土地资源再活化、空间价值再创造。

  新一年,佛山正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关键抓手,将碎片化用地化为连片产业生态,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破局前行。

  加快打造一批现代化产业园区

  去年8月,自然资源部梳理了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城市的经验做法,发布了试点工作首批18个典型案例。位于顺德区乐从镇的上华智能智造产业园改造项目,是广东省唯一上榜的案例。

  改造前,这里还有着一大片破旧落后、安全隐患大的工业厂房。改造后,上华智能智造产业园大力发展高端智能装备制造、机器人、医药产业,现已引入一批高新技术企业。

  在佛山,像上华智能智造产业园一样通过低效用地再开发实现蝶变的例子越来越多。

  改造升级是老旧工业园区重焕新生的必由之路。近年来,佛山大刀阔斧重塑产业空间,在老旧工业园改造上下了大力气和硬功夫。

  为破解土地资源碎片化而引致的工业不连片、产业不集聚问题,佛山坚持全市发展一张图、一盘棋,加大发展规划、空间规划、产业规划市级统筹力度。

  今年,佛山提出坚持以“工改工”为主推进老旧工业园区改造,加快打造一批支撑战新产业发展的现代化园区,推动产业向园区集聚、企业向园区集中、服务向园区集成,塑造集中连片、成行成市的产业发展态势。

  如何实现从“普通厂房”转变成“产业链生态圈”?佛山还将探索产业链上下游、制造业与服务业协同“入园上楼”新模式,吸引更多产业链供应链上的企业入驻,让上下楼变上下游、产业园变产业链。

  当前,佛山正通过“三改联动”,试图在有限土地上孕育无限可能:环西江-北江的碧水青山间,科创园区与文旅小镇共生;旧厂房改造的新型园区里,初创团队与行业巨头并肩;土地券流转的交易平台上,村集体与国有资本共舞……

  这场改革,不仅为佛山“再造一个新佛山”提供硬支撑,更为中国制造业城市探索一条“破立并举、存量焕新”的转型样板。

  佛山有信心、有基础,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持续奋跃而上。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吴家键

(编辑:黄银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