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九江下西社区:立足山文水渔 建设美好产业

2023-12-05 11:42 来源:佛山日报

踏入南海区九江镇下西社区,仿佛走进画中:密布的鱼塘宛若碧玉,徐徐清风摇动花枝红影,道路平整如织,古老蚕房尽显岁月变迁……

近日,下西社区上榜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县镇村名单。着眼未来,九江镇将持续积极推进“百千万工程”,以传统乡村生活方式与现代美学理念相融合为目标,唤醒潜在乡村文化资源,将其转化为强有力的乡村发展资产,将“美学”融入九江镇的基因,在丰富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为乡村振兴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九江镇发展“蚕房+”新业态,将蚕房改建成党员活动室、奇石博物展馆、新潮城市餐厅等。图为由蚕房改造的餐厅。

  年轻人成养鱼主力特色渔业带动致富

  下西社区的规划建设理念可概括为“重塑山水、崇文重教”,从南至北,社区明晰“山”“文”“水”“渔”四大建设主题,形成内涵丰富、层次分明的发展格局。

  上海经济社是下西社区面积最大、鱼塘最多的经济社,集体收入以鱼塘出租为主。通过实施河涌整治、引水活村、活化鱼塘等举措,上海经济社不仅美化了环境,同时也促使集体经济蓬勃发展。

  讲起养鱼的技术和经验,下西社区第一党支书兼上海经济社社长关东权格外健谈。30年的养鱼经历,不仅为他创造了可观的收入,也让他成为了返乡创业年轻人的“老师”。

  90后青年郑良铭大学毕业后,从事了5年的药材种植。在关东权的带动下,选择回乡承包鱼塘。如今他专注鱼苗孵化,最新一批培育的鲈鱼苗刚好满20天了,准备上市。

  去年,经济社的10名鱼塘承包户共同成立大尚海渔业公司,发展起从鱼苗孵化、鱼苗培育到成鱼养殖的全产业链。“现在80后和90后成为养鱼的主力群体,他们接触大量的信息和新技术,还会用新媒体推广产品。”作为大尚海渔业公司的创始人,关东权说,公司化运作实现了技术和资源的集约共享,加上自己对市场的敏锐判断,整个产业向好发展,提高了每位养殖户的收益。

  “我们要做强传统产业,力争富裕先锋。”关东权认为,随着“百千万工程”的推进,只要不断学习新技术,时刻关注市场动态,持续推动养殖业升级,就能壮大经济规模,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

  发展“蚕房+”新业态

  构建乡村美学体系

  九江镇拥有蚕房760余座,至今仍有近200座蚕房保存完好,是九江镇的重要印记。九江镇制定发布“乡村美学复兴计划”,通过文商旅融合发展“蚕房+”新业态,重筑“九江蚕房活化新体系”,通过文商旅融合的新路径,创造“蚕房+”新业态。

  九江蚕房活化以科学规划、市场经营和品牌塑造为三大支柱,通过全域旅游规划,将传统蚕房融入潮流,以市场化经营激发活力,引入文旅企业打造旗舰项目。如将蚕房改建成党员活动室、村史馆、志愿V站、龙舟主题文化展馆、奇石博物展馆、新潮城市餐厅等。

  “没想到蚕房也能看书,环境也很好,每周末我都会带孩子来学习。”下西村民关女士接受采访时说。九江镇儒林书屋作为下西社区推动乡村振兴的文化项目,由老旧蚕房改造而成,在承载当地深厚文化底蕴的同时,结合现代数字技术,为村民和游客提供丰富的文化体验。

  张少华是下西社区首位在蚕房开设农家乐的店主。蚕房不仅成为享受美食的场所,还能展示桑基鱼塘和韵味建筑,为游客提供桑蚕文化体验。

  “目前已有14座蚕房完成招商,引入古董摩托车展览馆、儒林书屋、餐饮等业态,每年为下西社区增加68万元收入。”下西社区“两委”干部表示,蚕房的长远发展,不能简单地定位于吃,更应成为文化载体,满足游客多样需求。

  九江还积极挖掘古建筑、特色文化、传统特产等资源,建立资源库,为乡村美学提供全方位支持,构筑共建共享的乡村美学体系。目前,下西商业步行街、旧蚕房活化、九江国风园商圈等一批集体经济项目发展得如火如荼,原先闲置低端的土地物业正成为下西社区实现村居蝶变的重要载体。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刘浩斌 王靓 通讯员刘颖君 

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关浩业 刘浩斌

(编辑:梁智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