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就是要促进共同富裕,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牢记嘱托,一年来,广东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全面重塑县镇村价值。
在新质生产力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的今天,如何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引领带动产业全面振兴,将成为接下来广东“百千万工程”纵深推进的重要命题。广东“开年第一会”——2024年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分论坛上,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振兴,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成为各界人士关注和热议的焦点之一。
全国两会期间,南方都市报推出《“百千万”拼出新广东》系列融媒体报道,寻访科技创新赋能“百千万工程”的典型案例,看“科技果”如何在南粤大地长成“致富果”,听全国人大代表建言献策。
广东茂名高州根子镇柏桥村,房前屋后、路边园里,处处皆是荔枝树。春寒料峭,荔枝树披了一层新绿,有的已抽出花穗。再过几个月,挂果期一到,满树的火红就将压弯枝头。
2023年4月10日至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在茂名高州市根子镇柏桥村,总书记指出,“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途径,要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荔枝,这种岭南风物在茂名高州已有上千年的种植历史。荔枝曾是一颗难求的“稀罕物”,如今成为走向全国的“致富果”,这背后是当地以科技赋能产业振兴,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每年4、5月,柏桥村的荔枝都会挂满枝头。
田间地头建起了“小站”,荔枝刚“离枝”就进冷链;食品加工产业延长农产品价值链,荔枝化身网红饮品,村民不再只收一季果只赚一季钱;全球最大的荔枝种质资源圃落户,助力解决荔枝“大小年”问题……近年来,随着广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深入实施,“科技果”长成“致富果”,小小荔枝发展成为当地大产业。柏桥村党总支书记何清高兴地介绍,2023年全村荔枝产量约1万吨,产值1.4亿元,人均年收入达到5.3万元。“柏桥村能凭借荔枝产业获益,不仅仅依托两千年来的种植历史,更得益于广东全面推进实施‘百千万工程’,为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带来了切实有效的答案。”
离枝的“最先一米”怎么办?
田间小站助“荔”保鲜
柏桥村位于茂名高州市南部,是“中国荔枝第一镇”根子镇的核心组成部分,下辖18个自然村,有900余户居民4300多人。
柏桥村遍布茂盛的荔枝树。荔枝喜温喜湿、喜光向阳,此处气候极适宜这种岭南水果生长。在柏桥村的根子贡园里,树影婆娑,内中有上千年的“荔王”虬枝峥嵘,如今依然结果。据统计,该荔枝园占地80多亩,内有古荔枝树多达180棵,树龄千年以上的古老荔枝树9棵,树龄超过500年的39棵,是“活的荔枝博物馆”。
在柏桥村,树龄上百年的荔枝树随处可见。
一颗小小荔枝果,是大自然给予村民的馈赠。千百年来,柏桥村民以种植荔枝为生。目前,柏桥村荔枝种植面积达6800亩。
以往很长一段时间,荔枝“离枝”的保鲜是让荔农头疼的头号难题。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荔枝图序》中有云:“(荔枝)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在马伯庸创作的小说《长安的荔枝》里,荔枝的保鲜问题让主人公吃尽苦头。
过去,荔农是这样对付这一难题的:若是6小时以内的短途贮运,用竹筐、纸箱或塑料篮子装筐后加以塑料薄膜内垫,再覆盖上树叶封口;泡沫箱加碎冰密封包装的保鲜措施常温下可让荔枝保鲜运输24个小时。如今,随着我国长途物流业和冷库冷链技术的发展,近年来荔枝也实现了冷链车保鲜贮运,保鲜时间进一步延长至36个小时,最长时间能有15天。
中国荔枝博览馆内,记录着荔枝保鲜技术的发展历程。
柏桥村党总支书记何清告诉记者,保鲜问题一直是柏桥村荔枝产业发展的瓶颈,“刚采摘下树的荔枝会即刻开始降低鲜度,即使有了冷库和冷链车,新鲜的荔枝仍会因堆积在田间地头等待转运而产生损耗。”
2022年,在各级部门的支持下,柏桥村建起了29个田头小站。“田头小站”看着小,作用却很大。小站拥有清洗、预选以及降温等功能,荔枝刚下树,就能进入保鲜流程。采下的荔枝经过田头“预冷”再入冷链车,保鲜期能够再延长2-3天以上,有效解决了荔枝“最先一米”保鲜难题,优果每斤普遍能多卖2-3元。
田头小站。
去年,茂名市还引进了国家级科研团队,让荔枝保鲜技术难题有了新的突破。“荔枝的保鲜期进一步延长,贮存20天后好果率仍达到99.8%,使得我们的荔枝畅销全国乃至海外,价格也提高了30%以上。”何清说。
破解丰产不丰收
触网、延链,做大“土特产”文章
技术、市场,是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的命脉。柏桥村的荔枝虽好,却是地处深山,远离市场。以往荔枝的产销全靠“看天吃饭”,不同年份之间价格的浮动很大。荔农只收一季果,只赚一季钱,遇上某些年节,丰产不仅不丰收,还会“果贱伤农”,荔枝挂满枝头,荔农愁在心头。
记者探访柏桥村时,刚刚入春,以往这是村里比较冷寂的时候。荔枝这种时令水果一般在每年的4-6月份上市。但在柏桥村荔枝广场旁一个公司园区里,热闹的场景却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十多位工人忙着把一箱箱荔枝果干倒入圆柱形的筛选机,圆滚滚的机器一边旋转,一边将尺寸不同的干果区分到不同的包装箱里。
“这是茂名高州的一家食品有限公司,也是出生于根子镇的、历史悠久的一家企业。”何清告诉南都记者,该公司主营农产品深加工,高州本地产的荔枝、龙眼等特产都是他们的原材料,经过筛选、分装以及更深层次的加工工艺,将产出的高品质荔枝干、龙眼干供往全国各地的知名中药企业。“该公司不仅给村里提供了几十个工作岗位,在农闲时帮助大家增加收益,还在村里成立了合作社,每年设置保底价收购村民的荔枝龙眼,防止鲜果价格波动伤农的情况。”
柏桥村的一个产业园内,工人在分装荔枝干。
为了让时令水果四季可尝、让养在深闺的“土特产”走向千家万户,茂名高州还通过深挖荔枝价值、延伸荔枝产业链,拓宽群众的“致富路”。在食品深加工的科技助推下,荔枝饮品、荔枝糕点、荔枝酒、荔枝醋,甚至还有以荔枝提取物原花青素为主要成分的口服液相继上市……围绕一颗小小荔枝果,当地把荔枝这篇“土特产”文章越做越大。
柏桥村出产的荔枝干。
农产品产业连着两头,一头是生产,一头是销售。柏桥村党总支书记何清对此深有感触。何清是柏桥村人,2014年他从广州辞职回到故乡创业,他把微信昵称改为“荔枝哥哥”,以此为名创立水果工作室,致力于为柏桥村贫困户寻求荔枝销售渠道。如何打通荔枝出村进城的通道?何清多方取经,积极探索通过电商平台推广家乡荔枝。在何清等人的带动下,柏桥村村民也开起了网店,卖起了自家的“土特产”。
全球最大荔枝种质资源圃落户
科研人才共同解决“大小年”现象
今年2月18日,龙年新春的首个工作日,广东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聚焦产业与科技互促双强,吹响了高质量发展的号角。作为柏桥村党总支书记,何清参加了当日下午“科技赋能,产业支撑,全力推动‘百千万工程’取得新成效”的分会场,在现场何清深刻感受到人勤春早、奋勇争先的氛围。在与全省各地各部门的交流中,各地以科技赋能、产业支撑推动“百千万工程”的案例也让他感到受益匪浅。
“各地的发展成果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他向记者提到,自己在会上尤其注意到台山市四九镇结合本地地理特征,引进种植了一种水稻新品种,很受市场欢迎,“同样作为第一产业,我们的荔枝产业也要抓好品种改良,提高荔枝品质,实现稳产增收。”
为何荔枝优良品种这么重要?何清告诉南都记者,荔枝“大小年”现象堪称荔农心头之患,所谓“大小年”,就是产量不稳定,有的年份产量多,有的年份产量少,荔枝年产量的波动会对荔农全年收益产生显著影响。“大小年”现象源于多种因素,其中一个原因就与荔枝品种有关,比如桂味、糯米核、黑叶等品种易出现大小年结果现象。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茂名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华南农业大学等科技院校,以柏桥村内的国家荔枝种质资源圃为基地,积极展开荔枝保鲜贮运、品种改良和荔枝种质资源保存试验等工作。
国家荔枝种质资源圃。
据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茂名综合实验站站长赵俊生介绍,国家荔枝种质资源圃于2022年5月正式建成投入使用,占地面积561亩,分为对外开放区和核心保护区,对外开放区也涵盖了中国荔枝博览馆,承接科普教育和旅游观光功能,核心保护区则专注荔枝科研工作,目前园内汇集了国内外荔枝种质资源700多份、3500多株,是全球最大的荔枝种质资源圃。
国家荔枝种质资源圃的玻璃温室内,荔枝种苗正在茁壮成长。
究竟何种因素促使一家国字头的科研单位选址柏桥村?赵俊生阐述了三方面原因:首先,广东省及茂名市对项目建设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无论政策还是资金方面,均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其次,根子镇和柏桥村均为广东荔枝的核心产区,且毗邻广西、海南、福建等荔枝主产区,高速公路交会点近在咫尺,便于科研团队迅速抵达各产区,深入产业一线解决问题;最后,茂名的地理气候条件适宜各类荔枝品种正常开花结果,为科研和育种工作创造了便利条件。
赵俊生告诉记者,未来荔枝种质资源圃研究基地将遵循省市的规划,积极推动全省荔枝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他表示,科研项目的重点将集中在荔枝采后保鲜技术、解决荔枝“大小年”现象以及优质荔枝品种的育种等领域,着力打造茂名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创新平台。
大数据、AI……
更多荔枝“黑科技”在路上
作为荔枝之乡,柏桥村拥有一座中国荔枝博览馆,馆舍采用仿唐式建筑设计,古色古香。
在博览馆一楼,一面硕大的电子屏正在滚动播报各荔枝园的实时数据。何清告诉记者,该系统名为“茂名荔枝产业大数据平台”,是全省首个单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平台,全茂名市荔枝产业园内的气象监测站、土壤监测站以及实时视频等数字监测设备都可以通过5G信号将相关数据反馈到农户,科学指导生产,农户也能通过该平台向农业专家提问,实现无缝沟通。“接下来,我们还将联合大数据平台指挥调度中心,开发产量预测、产品质量溯源和市场环境预警等新功能,满足荔枝全产业链的需要。”
茂名荔枝产业大数据平台。
更多的荔枝“黑科技”还在路上。2月29日,在茂名高州根子镇的柏桥大舞台举办的一场名为“聚力‘百千万’之乡村之光”的活动上,高州荔枝AI“高智荔”发布。“高智荔”设置在微信公众号上,随时随地、动动手指就能轻松了解关于高州荔枝的种植、保鲜、加工、物流、销售等各种问题。高州荔枝好在哪?怎么种?怎么买?怎么卖?行情如何?包装箱、冷库哪里找?有哪些历史文化?……各种各样的问题,只要以文字或语音进行提问,都将得到一一解答。
“农业+AI”助“荔”插上科技翅膀,让荔农种得好、卖得好。
何清表示,柏桥村将坚定不移地遵循广东省及茂名市的工作部署,持续与广东高州荔枝科技小院、华南农业大学等高校和机构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在技术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农业技术服务、品牌推广建设、产业加工研发、销售模式创新以及物流货运存储等方面开展产学研合作,解决专家与农户、科研与生产、育人与用人零距离的问题,共同助力柏桥村乃至茂名市的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
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廖志略:提高科技服务扶持力度赋能乡村产业振兴
3月4日,南都记者连线在京参加全国两会的人大代表廖志略,邀请他就柏桥村利用科技赋能,产业扶持创新发展荔枝产业的经验进行点评。
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茂名化州市培林橘红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廖志略是一名90后返乡创业的“新农人”,他与柏桥村颇有渊源。他是“柏桥讲堂宣讲队”的一名宣讲员,时常会到柏桥村与群众分享乡村产业发展、村民增收致富的故事。
廖志略在北京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对于柏桥村积极运用科技赋能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做法,廖志略表示充分肯定,他尤其称赞了国家荔枝种质资源圃专注荔枝种质资源保护、汇集全世界荔枝品种的做法。“荔枝种质资源圃能够充分保护我们的优质荔枝品种,为荔枝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打下一个稳固的基础。”廖志略认为,化橘红产业在2023年产值已经突破100亿,在积极助力全省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对化橘红种质资源的保护以及传统化橘红制作工艺的传承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不容忽视。
廖志略(左一)在家乡采收橘红果。
结合自身发展化橘红产业的经历,廖志略认为,当前要让科技赋能化橘红产业高质量发展,除了做好化橘红种质资源的保护,还要关注交通设施建设,并以此降低物流成本。“我们的化橘红很大部分依赖电商打开销路,但由于交通不便,物流成本相比其他地区要高出一倍。”他以在化州平定镇为例,在当地发出一个电商物流件,需要支付8-12元运费,但如果在茂名市区发同一个件,成本可能缩减到5-6元,如果在广州发件,则更加便宜。“物流成本高,一定程度上打击了青年返乡创业的积极性。”
2023年,廖志略在全国两会上提交了“建议将化橘红列入食药同源目录”的建议,希望以此扩展化橘红的应用面和销售场景。他透露称,该建议去年已通过卫健委组织的相关专家评审,目前正在等待具体的批复结果。
加工后的化橘红产品。
今年,廖志略将携带3份建议参加全国两会,其中一份是关于加快推进化橘红药食同源申报工作的建议,还有一份建议是支持化橘红中药文化列入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最后一份建议,他希望加快推进深南高速茂名段的开工建设,“因为我们农村的产品要走出去,外面的资金、人才要走回来,交通一定是基础。”
(编辑:黄赛)